禁止南財非法采集
2019年7月22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科創板的鑼首日,市場異常火爆,多只股票多次漲停,新市場的漲跌幅會有什么變化也十分惹人注目,作為股市風險控制措施,我們也不能忘了曾經短暫在A股出現過的股市熔斷,也就是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采取的暫停交易措施。熔斷機制最早起源于美國,1982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曾實施過此制度,但隨后在1983年就被廢除,直到1987年由于沒有熔斷機制和漲跌幅限制而出現股災人們才又重新考慮此機制。
國外交易所采取的股市熔斷機制一般有兩種形式,“熔即斷”和“熔而不斷”;“熔即斷”是指當價格觸及熔斷點后,隨后的一段時間內交易暫停;“熔而不斷”是指隨后的一段時間內交易申報在熔斷價格區間內繼續撮合成交。目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是“熔即斷”的機制。
2015年6月份,我國股市也出現過一次股災,下跌幅度近45%。為了降低股市劇烈波動,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股市熔斷制度,然而僅僅過了7天就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而且出現了歷史性的記錄,1月7日全天交易僅15分鐘。當時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是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采用5%和7%兩檔閾值。也就是說當滬深300指數當日開市下跌超過5%時,引發熔斷,交易所暫停所有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之后如果沒有跌到7%就繼續交易,一旦跌至7%就暫停所有交易至收市。
股市熔斷機制作為一種保護機制,有著其特有的價值,美國股市自1988年引入熔斷制度至今沒再發生過股災,起作用功不可沒。也希望中國股市在之后的發展中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熔斷機制方案,讓中國股市更加欣欣向榮。
來源:贏家財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