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中的股改是什么意思?
股改的全稱叫:股權分置改革。未股改也就是沒有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 股改說白了,就是政府將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國有股(還包括其他各種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場上流通,以前不叫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叫國有股減持,現在重新包裝了一下,再次推出。內地滬深兩個交易所2.45萬億元市值中,現在可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8300億元,國有股等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達1.62萬億元。如果國有股等獲得了流通權,滬深兩個交易所可流通的股票一下子多出兩倍,市場只可能向一個方向前進,那就是下跌。如果再考慮到國有股基本是一元一股獲得,而流通股大都是幾倍、十幾倍的溢價購得,那流通股股東在國有股減持中所蒙受的損失也就很容易看清了。
二、什么是股改?為何要股改?
在股改前國內的上市公司上市時股份不能全部流通,存在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進行的改革被定義為股改。
三、股改是什么意思,對股票會有影響嗎
股改前期主要是針對當時一些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作出的規定,現在的環境下主要是講更合理的規范股東所有權及股份制企業的性質

四、什么叫股改?為什么要股改?利與弊?
現在的股改大多是指“股權分置”改革 我國股市上一直存在著“股權分置”問題,被普遍認為是困擾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 過去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權不能流通。亦即股市同時存在著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此二類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此即“股權分置”問題。其弊端長久地嚴重影響股市的發展。 股權分置改革(股改政策)就是要在市場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對此兩類股東的股份,予以重新確認。并由現況的兩類股權分置,變為將來股票全面流通的情況。 股改的目的,最終就是要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以消除制度賦予非流通股股東對公司的壟斷控制權、防止同股不同權和同股不同利的現象繼續發生。 非流通股一旦進入市場流通,市場流通籌碼大量增加,那麼就會破壞原有高溢價發行的少數流通股的市場條件。在原來股權分置條件下,流通股之所以能夠高溢價發行,是因為數量巨大的非流通股不流通。現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由股權分置改為不分置,全部進入市場流通,且改革后兩者權利義務相同),非流通股要進入市場流通,那麼理所當然要對兩類股東的持股成本進行核算并重新確認兩類股東的股權。也就是說,股權分置改革就是對兩類股東的股權,予以重新確認后,全部股票進入市場流通。 簡單說來,股改就是原非流通股(國有股、法人股)獲得流通權,因為非流通股的股東持股成本比流通股東低,所以股改時要對流通股東補償。股改對股民來講利大于弊.很多股票在股改之后都有了不小的漲幅。
五、為什么股票需要股改啊,股改后的公司都能解決什么問題啊?股改后是不是能更好的進行融資啊?
中國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權分置問題,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這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大弊端.股改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其實更是改變同股不同權的問題!你想一下,10送3分配利潤時,你的流通股也許是100元才得3元不到,而非流通呢?10元就有3元!可想而知的巨大差別!還有就是,流通股東(你)持有10000元的公司股份,非流通股東也有10000元的公司股份,你的投票權卻只有他的1/10 ! 這樣的差別合理嗎?!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會同意!
以上就是有關股票為什么要股改呢的詳細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