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國產醫療器械Top15(國產醫療器械產品)

    前言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對全球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內醫療器械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在心內、骨科、普外等科室鋪開。從二級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國產醫療器械Top15排名較上年度有較大變化。

    其一,疫情獲益的醫療器械公司繼續高歌猛進,無論是市值還是收入均有大幅增長;其二,傳統高值耗材企業受帶量采購全面鋪開影響,頭部企業收入增速放緩,市值有所回落;其三,資本仍向頭部公司集聚,帶量采購和疫情之下,有更強的規模優勢和抗風險能力;其四,不受帶量采購影響的醫美或偏消費屬性企業亦受到資本追捧,表現搶眼。

    報告將從2021年Top15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年報(不含IVD企業),解讀醫療器械行業頭部公司2020年的發展。

    縱觀上市公司年報,2020年市值Top15國產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心血管賽道相關企業5家,醫美賽道相關企業2家。其中,深交所上市公司9家,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2家,港交所上市公司4家,15家公司中除微創醫療(00853.HK)外,其余14家均實現收入增長,15家公司平均增長速率高達98.3%。

    截止2021年4月30日,根據市值排名前5醫療器械巨頭分別為:邁瑞醫療(300760.SZ)、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微創醫療(00853.HK)和健帆生物(300529.SZ)。其中,邁瑞醫療作為龍頭,市值更是突破5,600億,穩居創業板市值第二!華熙生物(688363.SH)、微創醫療(00853.HK)、歐普康視(300595.SZ)、英科醫療(300677.SZ)市值較去年同期增長均超過100%,分別為138.0%、249.3%、164.8%和385.4%。我們分析背后原因:

    華熙生物依托原料平臺的強大優勢立體打造原料、醫療、功能護膚品和功能性食品四大系列產品平臺。除玻尿酸繼續保持國產領先地位外,護膚品體量快速進入國產第一梯隊,營收翻倍增長。微創醫療盡管收入下降,但在內生外延方面依舊十分活躍,除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外,也在積極分拆子業務獨立上市,其中心脈醫療(688016.SH)登陸科創板、微創心通(02160.HK)登陸港交所,瓣膜、電生理、手術機器人等業務也受到資本熱捧。歐普康視作為角膜塑形鏡領域龍頭,依托青少年近視這一廣闊市場,產品偏消費屬性,不受帶量采購的影響,未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可期。英科醫療在手套等防護用品領域深耕多年,公司抓住了全球新冠疫情帶來的歷史機遇,業績爆發式增長,其市值的大幅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正文

    Top 1:邁瑞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邁瑞醫療(300760.SZ)營收210.26億元,同比增長27.00%;毛利136.60億元,同比增長38.60%;毛利率64.97%,同比減少0.42%。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6.58億元,同比增長42.24%。

    2. 業務營收分析

    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占營收47.59%):實現營業收入100.06億元,同比增長 54.18%。作為國內外疫情期間需求量最大的業務領域,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中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等產品發揮了巨大作用,銷量均位列國內第一,其中監護儀市占率超過50%。體外診斷業務(占營收31.61%):實現營業收入66.46億元,同比增長14.31%。公司加強了單機和級聯儀器的布局,高端五分類血液細胞+CRP分析儀、高速生化分析儀、高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持續實現客戶群突破,為未來可持續的試劑上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醫學影像業務(占營收19.96%):實現營業收入41.96億元,同比增長3.88%。為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公司推出MX及ME系列高端便攜彩超產品,發布AI相關智能診斷工具。通過針對性的POC解決方案,實現在歐洲、獨聯體、拉美等國際范圍內頂級醫院客戶的裝機,提升了在國際高端醫院、連鎖集團醫院的滲透率和覆蓋率。國內市場自3月份以來已逐漸開始恢復對臺式超聲的正常采購,其中二、三級醫院的恢復進度較快。

    3. 產品動態

    2020年,公司醫療器械注冊證數量達到716個,去年同期醫療器械注冊證數量509個,年內新增207個。

    公司繼續保證高研發投入,全年研發投入20.96億元,同比增長27.04%,產品不斷豐富。

    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主要推出了TM70遙測(1.4G)、BeneFusion輸注泵中央站、BeneFusion n系列輸注泵(nVP/nSP/nDS)、NB350新生兒無創呼吸機、VS 8/9監護儀、uMED除顫儀、4K內窺鏡攝像系統、硬鏡器械、R80醫用橋梁式吊塔等新產品。醫學影像領域,主要推出了超聲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昆侖R9、昆侖I9”、婦兒應用解決方案“女媧R9、女媧I9”、介入超聲解決方案“北辰R9”、新一代便攜超聲MXME系列、專用肝纖檢測Hepatus 6/5肝超儀、“瑞影云++”影像云服務平臺。體外診斷領域,主要推出了三維熒光、全自動末梢血、高速CRP一體機BC-7500 CRP系列血液細胞分析儀、實驗室全自動化流水線M6000以及一系列生化和免疫試劑新產品。

    此外,邁瑞醫療也前瞻性布局獸用器械、骨科、微創外科等全新產品線。

    截至2020年末,邁瑞醫療共計申請專利6,412件,其中發明專利4,552件;共計授權專利3,16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561件。

    2021年CMEF,正值邁瑞醫療成立30周年。邁瑞醫療在以“與健康中國同行”為主題的全新展臺上展示了多項重磅產品:A9麻醉系統(預見麻醉的下個時代)、BeneFusion e系列輸注工作站(高效,盡在點滴間)、Surgi·Core 4K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系統(全鏈路,真4K)、HyPixel R1 4K熒光內窺鏡攝像系統(致真,致準)、邁瑞智檢實驗室(懂你所需,智檢馭繁)、BC-7500 CS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三位一體,以簡馭繁)、BS-2800M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一觸立檢,體驗非凡)、CL-8000i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雙模塊(至臻質穩,易檢從容)、EU系列全自動尿液分析系統、“湛盧”重癥專用彩超-Crius ME8(重中之重,精準守護)以及MR萬向鎖定接骨板系統(變化有度,得心應手)。

    4. 浩悅觀點:疫情產品線趨穩,全新產品線發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帶來邁瑞醫療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抗疫產品需求的大幅提升,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產業線營收同比增長54.18%。體外診斷產線的儀器裝機量顯著增加,將為后續試劑銷售沉淀增長。與此同時,2021年5月16日,邁瑞醫療以約5.45億歐元的總價,現金收購了IVD原料行業國際知名企業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屬子公司100%的股權,此次并購將顯著優化邁瑞醫療在IVD上下游產業鏈的全球化布局。隨著疫情逐步穩定,預計部分產品將出現銷量下滑趨勢,但長期來看,邁瑞醫療在全球樹立的良好品牌效應,將為其醫學影像等產業線提供持續動力,疫情后銷量將逐步回溫,公司未來仍有較大的盈利空間。

    除三大產業線外,2020年邁瑞醫療在獸用業務和微創外科業務的投入持續加強。獸用業務充分利用了公司三大產業線的技術儲備,同時依托近年來寵物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預期未來將成為新增長點。與此同時,微創外科業務逐步成為邁瑞的第四大業務線,全面布局硬鏡、冷光源、氣腹機、微創手術器械及手術耗材等領域,目標直指微創手術整體解決方案,其即將推出的熒光內窺鏡,預期將憑借其藥械聯動的示蹤技術,實現爆發式增長。

    2020年邁瑞堅持不斷創新研發,同時海外市場實現重大突破,境外營收占比47.16%,預期未來國際化步伐將加速。

    Top 2:愛美客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愛美客(300896.SZ)營收7.09億元,同比增長27.18%;毛利6.54億元,同比增長26.55%;毛利率92.17%,同比減少0.4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40億元,同比增長43.93%。

    2. 業務營收分析

    國內醫美行業快速增長,經過多年積淀公司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豐富的產品布局、完善的市場網絡和營銷體系,幫助公司加強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先發優勢明顯。

    愛美客產品線包括溶液類注射產品、凝膠類注射產品、面部埋植線和化妝品4類。各部分業務占比分別為63.07%、35.56%、0.26%、1.11%。其中核心產品線溶液類注射和凝膠類注射產品同比增長分別為82.85%和-19.21%。溶液類注射產品(嗨體)在細分市場具有先發優勢和獨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經過前期市場培育后得到機構和消費者的充分認可,增速表現迅猛。

    3. 產品動態

    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為:Ⅲ類醫療器械系列注射用透明質酸鈉產品、面部埋植線產品、衍生的品牌矩陣“伴侶型”化妝品。在醫療美容領域,公司擁有豐富的醫美Ⅲ類醫療器械產品線,具有產品布局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系列透明質酸鈉產品分為凝膠類和溶液類注射產品。此外,公司已經上市的醫療器械產品還有聚對二氧環己酮面部埋植線。公司仍在不斷研發其他醫療美容領域的醫療產品,包括含聚乳酸用于皮膚功能性治療的注射產品,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藥品,用于慢性體重管理的注射用基因重組蛋白藥物等。在研產品醫用含修飾聚左旋乳酸微球的透明質酸鈉凝膠項目(童顏針)進入到注冊申報階段,用于去除動態皺紋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正處于臨床階段,用于慢性體重管理的利拉魯肽注射液正處于臨床階段。公司產品線從生物醫用材料向生物醫藥領域擴展,在研產品呈現出梯隊化布局。

    4. 浩悅觀點:獨占與前瞻性產品或成業績增速引擎

    作為國內玻尿酸產品的龍頭企業,產品先發優勢和領先地位明顯。據統計,2019年公司玻尿酸產品銷售數量已占國內市場26.5%份額,銷售金額占比達到14.0%,中低端產品占比較高。核心產品嗨體也是目前唯一經國家藥監局批準的針對頸部皺紋改善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也處于獨占階段,兩款產品正處于高速放量期,增長迅速。

    此外,公司在醫美產業的布局具有前瞻性,“童顏針”產品預計2021年上市,肉毒素、減肥纖體等產品也已處于臨床階段,有望接力玻尿酸成為支撐公司未來數年快速增長引擎。

    Top 3:華熙生物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華熙生物(688363.SH)營收26.33億元,同比增長39.63%;毛利21.43億元,同比增長42.68%;毛利率81.41%,同比增長1.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6億元,同比增長10.29%。

    2. 業務營收分析

    公司主要產品線有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等。其中原料產品實現收入7.03億元,同比減少7.55%;醫療終端產品實現收入5.76億元,同比增長17.79%;功能性護膚品實現收入13.46億元,同比增長112.19%;綜合毛利率為81.41%;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10.84%,管理費用同比減少11.14%;營業利潤為7.57億元,同比增長8.21%。

    分地區看,中國市場營收22.27億元,同比增長45.90%;海外市場營收4.05億元,同比增長13.01%。

    3. 產品動態

    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供應商,產品覆蓋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主要產品如下:

    原料產品:2020年公司新上市化妝品級原料產品2個,分別為超高分子聚谷氨酸鈉和超活麥角硫因。醫療終端產品:2019年公司推出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單相含麻透明質酸軟組織填充劑,2020年下半年公司推出潤致“娃娃針”,含有利多卡因的微交聯透明質酸,適用于面部真皮組織淺層到中層注射除皺。同時,公司不斷豐富其他透明質酸填充劑產品線,升級術后修復系列產品,如液體敷料、噴劑敷料等產品。公司作為瑞士Regen Lab公司在中國唯一的總經銷商,2020年公司積極開展“富血小板血漿制備用套裝”產品在國內骨科、運動醫學科、整形外科以及疼痛科等多科室的推廣與銷售。功能性護膚品:公司依托產業鏈平臺優勢,利用在生物醫藥行業多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使用吹灌封一體化技術生產出無菌、無化學防腐添加的小包裝“透明質酸次拋原液”系列產品。目前,公司旗下擁有“潤百顏(BIOHYALUX)”、“夸迪(QUADHA)”、 “米蓓爾(MEDREPAIR)”、“BM肌活”、“潤熙禾(BLOOMCARE)”、“佰奧本集(BioBurgeon)”等多個品牌系列,產品種類包括次拋原液、各類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噴霧、母嬰個護、頭皮護理及部分彩妝產品。

    4. 浩悅觀點:立體構建基于原料平臺系列產品閉環,支撐業績持續增長

    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商,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透明質酸全產業鏈平臺型公司。不同于愛美客專注于縱向布局醫療類爆款產品,公司依托原料平臺的強大優勢立體打造原料、醫療、功能護膚品和功能性食品四大系列產品平臺,緊扣醫美功能屬性,切入消費品廣闊市場空間。商業模式上To B、To C兼具,以產品力為核心、加碼營銷體系搭建和品牌影響力建設,2020年護膚品體量快速進入國產第一梯隊,營收翻倍增長,已成為公司最大營收來源。隨著功能性食品系列陸續上市,公司四大類產品形成業務閉環,有望支撐公司未來數年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Top 4:微創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微創醫療(00853.HK)營收6.49億美元,同比減少18.2%,毛利4.36億美元,同比減少22.7%,毛利率67.18%,同比減少3.95%,歸屬母公司凈虧損2.23億美元,同比減少869.9%。

    2. 業務營收分析

    微創醫療2020年實現收入6.49億美元,其中22.3%來自心血管介入產品業務,31.1%來自骨科醫療器械業務,27.8%來自心律管理業務,10.6%來自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業務,5.1%來自神經介入產品業務,2.3%來自心臟瓣膜業務,0.7%來自外科醫療器械業務。由于海內外各地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影響,整體收入同比下降18.2%。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微創醫療旗下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業務、神經介入產品業務和心臟瓣膜業務仍實現了收入的快速增長,分別同比提升40.9%、17.5%及383.4%(剔除匯率影響)。

    3. 產品動態

    2020年,微創醫療的研發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共有30款產品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2款產品進入綠色信道。自綠色通道建立以來,截至2020年末,集團共有二十款產品獲批進入綠色通道,連續六年在醫療器械行業排名第一。國際市場上,集團已有4項產品獲得FDA批準,14項產品獲得CE批準。

    4. 浩悅觀點:“集團軍”聲勢浩大,業務線分拆亟待業績表現

    和國產大多數品牌深耕特定領域不同,近年來微創醫療布局廣泛。微創集團憑借較為成熟的研發體系、法規平臺、品牌影響和融資能力,投資了多款高端醫療器械,整合國內外數十家公司運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微創集團軍”。

    微創醫療逐步分拆子業務獨立上市,其中微創心脈登陸科創板、微創心通登陸港交所,微創電生理和微創機器人擬登陸科創板。各大業務也獲得資本追捧,手術機器人業務獲30億元人民幣融資,心臟瓣膜業務獲1.3億美元融資,骨科業務約獲7,500萬美元融資等。

    雖然微創醫療前景看好,但當下財報卻并不靚麗。微創醫療內部各項業務的整合尚需時日,待其新業務逐步釋放、產品線成型,成功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微創醫療有望成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進軍全球的領軍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加快追趕美敦力的發展步伐。

    Top 5:健帆生物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健帆生物(300529.SZ)營收19.51億元,同比增長36.24%;毛利16.72億元,同比增長35.48%;毛利率85.73%,同比減少0.4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8.75億元,同比增長53.33%。

    2. 業務營收分析

    血液灌流器業務:(1)公司掌握吸附材料生產核心技術,并研制出適用不同病癥的灌流產品,報告期內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的銷售收入為17.30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88.88%,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一次性使用血漿膽紅素吸附器(BS330)的應用原理為采用離子吸附樹脂,利用適當的樹脂孔徑、樹脂表面的正電性基團、樹脂骨架的親脂基團,實現對膽紅素和膽汁酸相對選擇性吸附。報告期內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漿膽紅素吸附器產品的銷售收入為9,386.31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82%。血液凈化設備業務:(1)DX-10血液凈化機:公司DX-10血液凈化機可用于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血液凈化組合治療方式,報告期內公司DX-10型血液凈化機產品的銷售收入為3,555.70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83%。(2)血液灌流機:公司JF-800A血液灌流機是為臨床血液凈化提供體外循環動力及安全監測的醫療設備。報告期內公司血液灌流機產品的銷售收入為682.20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0.35%。(3)Future F20血液凈化設備:公司2020年新取得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并于2021年1月取得歐盟CE認證。血液透析粉液業務:血液透析粉液產品可用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的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酸堿失衡,藥物中毒的血液透析。報告期內公司透析粉液產品的銷售收入為3,024.08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55%。

    3. 產品動態

    2020年度,公司新增3個新產品III類注冊證:Future F20血液凈化設備、一次性使用動靜脈穿刺針、 血液透析濃縮液;2021年初至今,公司再度新增1個新產品注冊證: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2021年重點研究開發炎癥介質、免疫、膽紅素、內毒素、降血脂、體外循環動力類器械等系列產品。

    4. 浩悅觀點:血液灌注領域龍頭持續高增長,警惕單一產品依賴風險

    健帆生物是血液灌注領域的絕對龍頭,市場占有率超過80%。2021年健帆生物業績增速和盈利能力均創歷史新高,“優秀的產品+個性化營銷”策略支撐核心產品的年終放量,公司已覆蓋全國5800家醫院,同比增加900家。分業務來看,2020年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33.3%,占營收比重88.7%,其中尿毒癥領域為治療剛需,公司產品臨床認可度持續提升。我們認為公司業務有望獲得持續高增長,僅腎病領域行業潛在空間超過70億,隨著透析患者增長和公司灌流滲透率提升,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收入會持續提升,公司也在重點開發海外市場。

    對于一家醫藥公司,研發至關重要,健帆生物的研發費用占比僅4.14%,銷售費用占比達到24%,公司處于產品推廣期,依賴營銷促進業績增長。同時我們關注到健帆生物業務有過于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如果出現國家政策調整,產品技術替代等,特別是技術替代,這些變化將會較大程度影響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Top 6:歐普康視

    1. 整體營收

    2020年,歐普康視(300595.SZ)營收8.71億元,同比增長34.59%;毛利潤6.84億元,同比增長34.91%;毛利率78.54%,同比上升0.1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3億元,比增長41.20%。

    2. 業務營收分析

    角膜塑形鏡業務: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角膜塑形鏡,用于視力矯正和近視控制。角膜塑形鏡作為主要收入來源,2020年收入5.2億,占公司收入比例59.90%。公司擁有“夢戴維”和“DreamVision”二個塑形鏡品牌。其中,夢戴維品牌角膜塑形鏡已應用十五年,用戶超過百萬。DreamVision產品作為高端產品,則具有智能化、個性化等特點。在銷售推廣方面,公司繼續加大銷售網絡構建力度。2020年公司新增合作終端近200多家,目前已建立合作關系的終端總數超過1100家。護理產品:公司的護理產品收入于2020年收入達到1.55億,增速為44.46%,為公司豐富的產品線奠定了更好的基礎。醫療服務業務:公司于2020年開始布局醫療服務,主要業務內容為公司對向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等醫療服,2020年收入6,300萬,收入占比7.24%,開局良好。其他業務:除以上業務之外,公司其他的業務均有較大增長,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2020年,公司普通框架鏡業務收入1.06億,同比增長25%;普通角膜接觸鏡業務收入0.2億,同比增長38%。

    3. 產品動態

    角膜塑形鏡方面,公司進一步推廣先進設計的DreamVision系列鏡片并增加了散光設計,高端鏡片占比穩步提升。新型角膜塑形鏡的研發也獲得臨床試驗備案批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護理產品方面,推出了“順滑型”硬鏡沖洗液、智能硬鏡試戴片組消毒盒和新一代抗菌雙聯盒,硬鏡潤滑液開始臨床試驗。耗材方面,熒光素納眼科檢測試紙完成首次注冊。眼保健產品方面,緩解視疲勞和干眼癥的智能溫控眼部霧化儀正在試用中。

    4、浩悅觀點:近視矯正剛需市場奠定“眼茅”地位

    公司2020年各季度的業績變化,再一次驗證了近視矯正的剛需特性。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公司一季度業績同比下降14%左右,而到2020年半年報時,業績恢復到同比增長13%,2020年全年業績同比增長34%,增幅超過市場的預期。除了行業的特性之外,公司對市場的把控以及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值得尊敬。

    據調查,中國青少年近視率以超過50%位列全球第一,但角膜塑形鏡在我國8~18歲近視青少年的滲透率僅為1.26%,市場空間非常巨大。在角膜塑形鏡領域,歐普康視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有著較強的競爭優勢,借助已經建立的銷售體系以及國產品牌的優勢,未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可期。

    除此以外,公司的眼視光綜合服務商的戰略布局已初見成效,眼科器械+護理+眼科服務的業務閉環已基本成型,眼科終端服務網絡有望與眼視光器械銷售形成更好協同效應,構建出極高的業務競爭壁壘,公司未來發展值得長期看好。從2019年至今,公司二級市場市值增長接近10倍,側面驗證了二級市場投資人對公司“眼茅”地位的認可。

    Top 7:威高股份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威高股份(01066.HK)營收113.5億元,同比增長9.26%,毛利64.6億元,同比減少0.87%,毛利率56.92%,同比減少5.81%,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9.74%。

    2. 業務營收分析

    醫療器械業務:醫療器械業務分為五大板塊,其中臨床護理產品主要為一次性輸注耗材,2020年收入為42.67億,相較2019年略增長0.3%,公司以豐富的產品組合抵抗疫情期間的不利影響,包括醫院停診、手術量下滑和部分地區低值耗材集采等。其他產品得益于疫情帶來的需求增加,增長迅速,包括麻醉及手術產品同比增長28.7%。醫學檢驗及其他耗材產品同比增幅超過40%,創傷管理產品實現營收3.47億,略下滑6.2%。藥品包裝業務:2020年藥品包裝業務收入為16.93億,同比增長32.2%。兩大類產品,預灌封注射器和預充導管沖洗器,受益于預灌封包裝在醫美和高端生物制品等領域的應用滲透率加大以及新冠疫苗的配套需求,增長勢頭十分強勁。同時,公司后續的產能逐步釋放,2021年預灌封產能預計達到5.5~6億支,2025年產能規劃為20億支,年復合增長超過40%,保證了未來5年產品的持續供應。骨科業務:2020年骨科業務收入17.48 億,同比增長12.4%,實現歸母凈利潤約5.6 億,同比增長26.68%,略優于同業。公司通過進一步鞏固在脊柱領域的市場地位、加大關節產品市場推廣,以及渠道下沉、搭建物流平臺等措施,快速拉動銷售增長,同時在未來可能的骨科國采中,公司處于進口替代優勢一方,借助于自身創新研發和學術推廣能力,有望保持龍頭地位。介入業務:2020年介入業務收入16.12億,同比略下滑2.7%,海外愛瑯的收入受全球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下滑狀況好于預期,國內仍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公司稅前溢利同比扭虧為盈,稅前溢利為2,644萬,愛瑯的收購價值逐步體現于報表。愛瑯幫助威高快速充實了介入方面的產品線,并讓威高迅速打入海外市場,擴寬銷售渠道,協同性正在逐步顯現。

    3. 產品動態

    2020年,威高股份研發投入達4.1億,占收入比例約3.63%。全年公司在國內新獲專利95項,正在申請111項,目前共獲批538項專利,其中有89項為發明專利;海外市場有8項專利正在申請中,累計共獲得162項專利。

    產品注冊和研發方面,2020年公司在國內市場新取得產品注冊證38項,還有20項產品已完成研發,正處取證過程中;海外市場方面,有91項產品已完成研發,正處拿證階段。

    公司基于產品結構,繼續加大在現有產品系列框架內完善細分產品布局,同時拓展新業務,上市新產品以應對集采的負面影響,指引未來的長期收入增長。在骨科領域,管理層指引公司為應對集采做了充分的規劃,正在研發多款沒有集采壓力的創新產品,2022年將逐步落地,包括關節新產品、關節上游產品、脊柱融合產品、神外產品、生物材料、骨科機器人等。此外,公司也在積極發展圍術期新業務,公司預計在未來2~3年推出,包括泌尿外科、麻醉、疼痛管理、呼吸、ICU重癥等。此類產品目標市場規模600億元以上且以外資產品為主。公司也在積極關注其他外科醫療器械耗材,以及數字化醫療包括智能化病房等。

    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CMEF展會上,威高股份展示了多項重磅產品,其中威高妙手手術機器人已于2020年10月底完成168例臨床入組,該產品具有7個自由度、能實現540°末端旋轉多操作,且可借助5G技術實現數千公里外的實時遠程手術。此外,公司也重點展示了作為小分子定量分析的金標準—三重四極桿質譜儀以及新一代“四維”X射線血液輻照儀,彰顯了公司在微創介入、IVD、血液安全整體解決方案領域的創新布局。

    4. 浩悅觀點:新業務拓寬邊界,管理層順利交接

    威高股份聚焦臨床護理、醫藥包裝、骨科產品、介入產品四大領域。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帶來的較大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全年仍然實現了穩健增長。公司的低值耗材業務近年接連受到疫情和集采的沖擊,利潤逐漸走低,但豐富的產品組合和市場口碑幫助公司抵御了相當一部分疫情的負面影響。同時,威高通過一次性輸注耗材構筑的行業地位和品牌形象,以及進入各級醫院多個科室的強大銷售渠道,為后續產品持續發力提供重大推手。

    公司近年也在不斷優化產品組合,持續發展高值耗材產品。在骨科業務方面,威高已成為國產龍頭,是骨科植入物市場的國產第一品牌。公司在創傷、脊柱、關節等全領域均有布局,屬于國產器械中為數不多的全品類廠商。介入業務也在收購愛瑯后,進一步實現了品類和渠道上的互補,讓公司迅速補充了腫瘤介入、血管介入等領域的產品線,同時打開了海外法規市場的銷售渠道。2020年3月,公司新一屆管理層團隊上任,期待憑借團隊在業內的豐富經驗以及配套的股權激勵政策,可以幫助公司繼續擴張業務版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Top 8:英科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英科醫療(300677.SZ)營收138.37億元,同比增長564.29%;毛利95.51億元,同比增長1726.89%;毛利率69.03%,同比增加43.9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70.07億元,同比增長3929.56%。

    2、業務營收分析

    疫情影響下,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場需求激增。公司依托強大的銷售能力、領先的生產技術及工藝、快速產能擴產能力等優勢,實現業績突破,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外銷收入同比增長436.05%,產品內銷收入同比增長2789.72%。

    個人防護類收入134.52億元,同比增長660.23%,主要受海外疫情因素影響,醫療機構健康檢查量增加,社會公眾防護意識提升,使得一次性手套產品銷售大幅增長,產品價格亦大幅提升。康復護理類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5.08%。其他產品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55.78%。

    3. 產品動態

    英科醫療是一家立足中國的綜合型醫療護理產品供應商,業務遍及全球。主營業務涵蓋個人防護、康復護理、其他產品三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輪椅、冷熱敷、電極片等多種類型的護理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機構、養老護理機構、家庭日用及其他相關行業。公司將繼續加強新產品開發、提升現有產品及在產品應用方面創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醫療防護產品主要包括一次性丁腈手套、PVC手套以及隔離服等其他防護用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護理及檢查,也可用于食品加工及精密電子等多個行業。公司將采取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開展新材料的研發,擴大針對特定客戶需求的一次性手套產品組合。康復護理產品屬于康復護理行業里輔助行走的產品類型,公司將積極開發如電動輪椅車等康復護理設備以及理療產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購物便利。其他產品主要包括保健理療產品以及檢查耗材。公司將進一步探索現有產品升級及新應用的機會,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客戶需求,提高客戶忠誠度。

    4. 浩悅觀點:“風口”下凸顯技術與資金壁壘

    面對疫情帶來的醫用防護用品需求“風口”,英科醫療能夠順利抓住行業發展機會,與其多年深耕手套領域及持續拓展產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手套不同于口罩、醫用酒精等防疫用品,手套生產線具有較高的技術和資金壁壘,想要快速投產幾乎不可能,因此不能“臨時抱佛腳”。英科醫療多年來專注于一次性手套產品質量的提升、產品線自主創新、生產工藝優化、銷售團隊擴張,加之持續不斷的產能建設等,這些都成為公司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關鍵因素。

    Top 9:樂普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樂普醫療(300003.SZ)營收80.387億元,同比增長3.12%;毛利53.84億元,同比降低4.36%;毛利率67.0%,同比減少7.2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8.02億元,同比增長4.44%。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08,969.93萬元,同比增長5.00%。

    2. 業務營收分析

    核心心血管介入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11,310.61萬元,同比降低37.85%。受四季度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采的影響和一季度疫情影響,傳統金屬藥物支架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報告期內支架系統(支架、球囊、配件及外貿) 實現營業收入110,817.22萬元,同比降低38.00%。

    3. 產品動態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Ⅱ類、Ⅲ類醫療器械主要產品注冊證共計424項,較去年同期新增59項;處于注冊階段的產品共計135項(含變更及延續注冊)。

    公司以“心血管醫療器械+藥品+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一體化發展”作為三大業務板塊。雷帕霉素洗脫支架系統”(NeoVas)作為國內首款獲準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為臨床提供可降解選擇。自主研發的血管內藥物洗脫球囊導管于2020年6月獲批,切割球囊于2020年12月獲證,上市后與NeoVas、已報產的切割球囊形成互補,促進臨床實現“介入無植入”。左心耳封堵器于2020年6月獲批,通過封堵左心耳、有效預防血栓生成及脫落,降低栓塞風險。公司覆蓋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分析診斷的人工智能AI-ECGTracker系統2019年11月獲得歐盟CE認證, 2020年3月獲得美國FDA批準注冊,公司人工智能AI-ECG Platform系統2018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準注冊和歐盟CE認證,2020年2月獲得NMPA注冊批準,準確性達到95%以上,自主研發的具備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分析算法的“多道心電圖機”OmniECG B120 AI、OmniECG C120 AI分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注冊批準,公司連續四個人工智能醫療產品獲得境內外監管部門批準注冊。

    國產醫療器械Top15(國產醫療器械產品)

    4. 浩悅觀點:“介入無植入”全面構建心血管平臺型企業

    樂普醫療是國內高端醫療領域優勢企業,其業務布局醫療器械、藥品以及服務三大領域,形成一體化發展,心血管醫療器械作為其最重要分支,2020年受國家集采影響較大,需要加速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及落地,進一步擴大業務版圖。隨著疫情的控制,銷售已逐步恢復,公司自主研發的可吸收支架拓寬技術護城河,在小血管和術后再狹窄等適應癥中展示優勢,其藥物球囊和切割球囊的研發也使冠脈和外周進入“無植入時代”,將在未來有爆發式增長。左心耳封堵于2020年6月獲證,隨著房顫治療理念的快速滲透,將會成為未來的增長引擎。公司正在研發的介入主動脈瓣TAVI 3.0、國際最新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超聲導管RDN(射頻消融導管)等重大器械產品未來年度或將助力提升公司國際業務收入占比,加速企業國際化轉型。

    Top 10:心通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心通醫療-B(02160.HK)營收1.04億元,同比增長383.37%;毛利潤0.45億元,同比增長620.09%;毛利率43.66%,同比增加14.35%。公司凈虧損3.98億元,同比增長175.45%。

    2. 業務營收分析

    公司2020年的收入均來自其自研的第一代TAVR產品VitaFlow,本產品主要由PAV、電動輸送系統及若干手術配套產品組成。其中,PAV是一種自膨式人工生物瓣膜,其通過將牛心包瓣葉和雙層PET裙邊縫合到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上而制成。電動輸送系統由導管和電動手柄組成,手術配套產品包括第一代Alwide瓣膜球囊擴張導管和第一代Alpass導管鞘。2019年7月,VitaFlow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上市,也是第一個國內上市的牛心包瓣葉TAVR產品。

    3. 產品動態

    公司的第二代TAVR產品VitaFlowII,已于2020年10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注冊申請并于2020年11月獲得受理,預計將于2021年底前在中國完成注冊。VitaFlowII產品屬于可回收的TAVR產品,相比一代產品,二代主要對輸送系統進行升級,二代的鞘管包括遠端喇叭口(位于輸送系統遠端的喇叭形尖端),若PAV未被精準放置在指定位置,則醫生可回收PAV。如果2021年成功通過上市審批,有可能成為國內最早上市的可回收TAVR產品之一。

    公司其余瓣膜產品布局,如二尖瓣置換TMVR,二尖瓣修復TMVr以及三尖瓣修復類產品TTVr尚處于研發階段。

    4. 浩悅觀點:公司產品上市快速放量,市值領跑國產介入心臟瓣膜賽道

    依托微創醫療集團整體平臺能力,加之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定價,作為第三家產品國內上市的TAVR廠家,心通醫療以2020年銷售額過億的成績,展現出優異的市場推廣能力,產品上市第二年市場份額接近25%。此外,有望在2021年年底獲得注冊證的二代TAVR產品,將進一步增加公司在主動脈TAVR領域的市場推廣優勢。

    心通醫療目前估值遠超同領域上市公司,側面反映了投資人對公司發展的信心。心通醫療、啟明醫療與沛嘉醫療等行業先行者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極大刺激了同賽道一級市場投資人的熱情。2020年,心臟瓣膜賽道約有15家公司完成融資,其中部分熱門公司的一級市場估值已超過60億元人民幣。資本和新入局者的涌入,加劇了行業的內部競爭格局,產品臨床性能更優,推廣速度更快,以及產品布局更全面的公司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環境有望進一步促進國內心臟瓣膜介入行業快速發展,我們期待國內勝出者真正在這個賽道上成為全球領導企業。

    Top 11:康泰醫學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康泰醫學實現營業收入140,122.53萬元,同比增長261.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339.54萬元,同比增長731.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9,517.07萬元,同比增長771.01%。

    2. 業務營收分析

    康泰醫學實現營業收入14.01億元,同比增長261.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13億元,同比增長731.37%。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市前實現大幅增長。究其原因,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與疫情防控和治療需要密切相關(血氧類產品占營收比重63%,成為公司最大業務單元)。

    3. 產品動態

    目前主營產品為:血氧類、監護類、心電類、超聲類、血壓類、分析測試類。同時,在深圳市投資6,503.37萬元用于建設智能醫療設備產業研究院項目,在智能醫療設備檢驗檢測等領域探索技術突破,目前共計持有國內專利185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67項、外觀設計專利82項;國外專利92項;軟件著作權159項以及大量的技術儲備。

    2020年,公司新增國內專利34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專利24項;新增國外專利88項,新增軟件著作權49項,截止目前共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37項,美國FDA市場準入許可19項,歐盟CE產品認證28項,加拿大產品 認證4項。2020年,新增《醫療器械注冊證》9項、FDA市場準入許可1項、歐盟CE認證1項。

    2021年CMEF,康泰醫學旗下全線主打產品全部參展:HMS2020健康管理一體機、E系列心電圖機新品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

    4. 浩悅觀點:業務拓展面臨壓力,研發投入偏低或影響未來競爭力

    康泰醫學實現營業收入14.01億元,同比增長261.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13億元,同比增長731.37%。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市前實現大幅增長。究其原因,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與疫情防控和治療需要密切相關(血氧類產品占營收比重63%,成為公司最大業務單元)。

    從銷售模式看,以經銷模式為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超過80%,占比過高。相較于毛利更高的直銷模式,公司未來自身銷售團隊的強化值得考慮;從銷售區域看,境外銷售比例較高,占到營業收入77.45%,存在貿易摩擦風險,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的對應保持存在繼發性特征,國內市場的深耕必然是繞不開的戰略部署;從銷售庫存看,公司存貨28,442.20萬元,較期初增加15,643.55萬元,增幅122.07%,占總資產比例13.56%。無論從絕對值以及增幅比例上看,如何去庫存應該是銷售擴張的頭一步;從研發進展看,公司研發投入為4,873.72萬元,同比增長20.14%,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3.48%,公司研發比例已經連續三年走低(2019年:10.48%、2018年:9.48%),均低于行業中位值。

    “增長相對停滯”、“產品單價下滑”、“銷售局面” 、“研發破局”等,均為企業內驅需要突破的核心。期待公司能破除桎梏,借力遠程醫療服務等增長引擎,真正發揮7大類42個品規產品的協同效應(國內專利160項),將毛利率由50%向上提升,2021年交出后疫情時代的答卷。

    Top 12:魚躍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魚躍醫療(002223.SZ)營收67.3億元,同比增長45.09%;毛利35.43億元,同比增長81.13%;毛利率53.07%,凈利潤17.57億元,同比增長130.65%。

    2. 業務營收分析

    魚躍醫療涉及家用和醫用醫療器械等多個細分產品領域,公司擁有500多種產品品類,近2萬個產品規格,公司重點產品制氧機、霧化器、輪椅車、血壓計、聽診器等位居全國領先地位,其中血壓計,制氧機等主要產品市占率持續第一,血糖儀、呼吸機等產品也進行入快速增長期。

    魚躍醫療的主營業務分為三大主要板塊:家用醫療、醫用呼吸與供氧、醫用臨床,從營業收入的構成來看,三塊業務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39.46%、33.61%以及23.71%。(1)家用醫療:非抗疫類產品主要包括電子血壓計、血糖儀和AED,電子血壓計和血糖儀2020年銷售已恢復,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30%,得益于疫情期間健康監測類提升及線上購物比例提升,新型額溫槍等高毛利產品拉高板塊毛利率。(2)醫用呼吸與供氧:受疫情因素影響,呼吸機與制氧機快速放量,呼吸機2020年實現收入10.40億,制氧機2020年收入10.75億元。(3)醫用臨床業務:2020年收入15.94億元,主要來源于子公司中優醫藥(2020年收入為9.57億元)和上械集團。分區域情況,國內實現銷售收入47.87億元,增長26.48%,國際市場取得銷售收入19.38億元,增長127.78%。

    3. 產品動態

    2020年初,公司增資8,000萬元加碼眼科器械市場,收購六六視覺。六六視覺主要產品有裂隙燈顯微鏡、手術顯微鏡、眼科顯微手術器械、眼科電子診療器械、眼科激光醫療儀、人工晶體等。魚躍的丹陽智能化制造基地自2019年下半年陸續開始啟用后,已經承接了母公司旗下子公司部分生產,充分解決了過于一直影響魚躍發展速度的產能瓶頸問題。公司無創呼吸機于2020年4月成功通過美國FDA(EUA)認證,其他核心產品也已擁有歐洲CE認證。2021年5月10日,魚躍醫療擬以4.08億總對價收購凱立特50.99%股份,進一步加強魚躍在糖尿病賽道的業務布局。2021年5月新品發布會上,魚躍推出4款新品: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安耐糖Anytime、便攜式制氧機Spirit-3、家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HF-60M、自動體外除顫器 M600。

    本屆CMEF展,魚躍更是集結30+個產品亮相。未來魚躍將在血壓監測、體溫監測、中醫設備、手術器械等基石業務之上,重點發力三大核心賽道:呼吸、POCT、感控。此外,還將持續孵化急救、眼科、智能康復等高潛力賽道。

    4. 浩悅觀點:外延并購打造復合產品線,平臺化建設增加抗風險能力

    魚躍醫療在不斷豐富企業產品結構,曾先后并購上械集團、上海中優、德國曼吉士Metra,投資美諾醫療Amsino Medical,參股江蘇視準醫療,并購蘇州六六視覺,進一步加強布局了眼科醫療器械,近期還收購糖尿病企業凱立特,外延并購步履不停。魚躍目前覆蓋家庭醫療器械、專業消毒與感染控制、醫院設備、臨床耗材、急救設備、中醫器械、手術器械,眼科器械及眼部健康等各個方面。魚躍在積極打造復合的平臺型企業:多品類的產品結構、線上+線下、院內+院外銷售,這些能一定程度上加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從年報來看,魚躍醫療收入和盈利在過去一年均大幅增長,但股價自2020年7月之后走低,目前市凈率和市銷率均接近低點,當前市銷率僅為4.56,市盈率僅為17.37,相比于行業中位數,仍有比較大空間,但英科、魚躍等疫情產品占比大的企業,市盈率都大大低于平均水平。我們認為,仍需要關注的是收入的可持續性,20年國內的疫情相對進入平穩期,不過全球的疫情在持續蔓延,魚躍醫療陸續接到數十個國家的物資需求,近日印度又增加1.9萬臺的制氧機訂單;此外,公司的外延整合、其他產品的逐步放量、渠道的整合與協同,也值得關注和期待。

    Top 13:南微醫學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南微醫學(688029.SH)主營收入13.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14.92萬元,同比增長1.55%;公司主營業務成本4.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16.21萬元,同比增長1.17%;主營業務毛利較去年同期增加0.13個百分點。

    2. 業務營收分析

    報告期公司EMR/ESD類、ERCP類、EUS/EBUS類產品業績增長顯著。

    EMR/ESD類收入1.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03%;主要系國內ESD電刀產品收入增加1,532.23萬元。ERCP類收入9,944.7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57%,主要系國內市場加大產品推廣力度,銷售收入增長所致。EUS/EBUS類收入1,215.9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56%,該類產品成本690.78萬元,同比增長95.16%,主要系該類別產品銷量增加及結構變化影響,單位成本高的EUS針產品銷售占比由2019年的16.34%上升至41.56%。代理類產品收入1,957.83萬元,同比增加1,009.22萬元,其中子公司MTE收入增加701.87萬元,子公司MTU收入增加307.35萬元。微波消融類、活檢類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銷售收入同比有所減少。

    綜述,2020年國內共實現收入8.10億元,占主營收入比重為61.22%,較2019年同期增加4,806.99萬元。受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影響,2020年外銷收入5.13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2,792.07萬元。

    3. 產品動態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配合內鏡使用的檢查及微創手術器械、微波消融所需的設備和耗材。公司內鏡診療器械主要包括活檢類、止血和閉合類、EMR/ESD類、擴張類、ERCP類、EUS/EBUS類等六大類60多種上百個規格系列產品,微波消融主要包括微波消融儀和微波消融針系列產品。

    公司有327人次的研發團隊,占員工總人數的16.76%。共申請專利194項,新獲授權專利89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4項,日本發明專利1項,歐洲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76項,國內外觀專利7項。

    4. 浩悅觀點:打造微創賽道平臺型公司,中國版“波科”年度布局

    2020年,在非疫情相關醫療細分賽道整體下挫背景下,實現營業收入13.26億元。中國、美國、歐洲等市場業績正增長,盈利主要來自于內鏡診療器械和腫瘤消融器械及耗材版塊,總體毛利率66.0%。歸母凈利潤2.61億元(-14.11% YOY),直間接原因:研發投入增加(+2.13 YOY)、股權激勵(344名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79.30萬股)、匯兌損失(1,800萬)。

    銷售管線方面,5大產品線均實現正增長(止血及閉合類產品5.8億元增長0.2%、擴張類產品1.6億元增長6%、ERCP類產品1億元增長31.6%、EMR/ESD類產品1.6億元增長30%、EUS/EBUS類產品1,216萬元增長36.6%),3條細分管線負增長(活檢類產品1.8億元減少23.5%、微波消融針7,937萬元減少10.7%、腫瘤消融設備482萬元減少24.2%)。總體而言,因相對金額較小,未影響主體業務。一方面依靠強勢的止血及閉合類產品(約占全球市場規模的9.59%)穩住營收規模,另一方面布局的高端器械占比逐步提升,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銷售區域方面,國內實現收入8.1億元,同比增長6.3%,海外實現收入5.1億元,同比減少5.2%。因歐洲、美國擁有直銷團隊,較同比公司恢復銷售速度更快。同時國際市場渠道進一步優化,2021年一季度,原ROW營銷區域北美、中北美和南美市場及團隊劃歸MTU管理,中東、非洲等營銷區域集團對劃歸歐洲公司MTE管理。此舉旨在中遠期降低其產品國內集采風險,鋪墊未來增長點。

    產品里程碑方面,ERCP類遠端腔道可視化產品目前處于提交型式檢驗階段,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EOCT C1主機和耗材國內獲證,止血閉合類Lockado歐盟MDD注冊及美國510K,已在德國、美國上市。

    研發端方面,投入9,966.86萬元(占營業收入7.51%),研發團隊327人(占員工總人數 16.76%),國內外新獲準入證書209張,申請專利194項(新獲授權專利89項),通過“人、才、力”幾個維度聚焦產品創新,里程碑時間表相對較為明確。

    不利因素方面,涉及波士頓科學在美國、德國發起的兩起專利訴訟事項。對應推出Lockado夾子納入止血夾MDD證書,或將對應解決因海外法律訴訟風險帶來的銷售看空局面。

    綜上,從2018年“左右任意旋轉”的和諧夾標準款上市,到升級產品Lockado獲得歐盟MDD注冊及美國510K(德國、美國上市);從起家的“內鏡下微創手術器械”(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診斷及治療),到并購拓展的“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管線”(腫瘤的熱微波消融治療),再到提前布局的EOCT內窺式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系統(人體腔道“無創光學活檢”)。南微沿著既定方針,三大技術平臺逐步形成陣列體系,著力打造微創賽道平臺型公司。是否能率先在類比公司中破局成為中國版“波科”,2021,拭目以待最新進展。

    Top 14:大博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大博醫療(002901.SZ)營收15.87億元,同比增長26.2%;毛利13.63億元,同比增長26.6%,毛利率85.9%。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06億元,同比增長30.1%。

    2. 業務營收分析

    大博醫療以骨科植入性高值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主營業務,其業務板塊包括:創傷類產品(61.80%)、脊柱類產品(23.27%)、微創外科類產品(7.03%)、神經外科類產品(2.40%)、手術器械(1.80%)和其他產品(3.70%)。創傷類(+23.06%)、脊柱類(+39.31%)和微創外科類(21.69%)產品是大博醫療業務的核心增長驅動力。

    3. 產品動態

    已持有國內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80個,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32個,一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357個。新取得二類及三類注冊證共19個,其中髖關節假體注冊證的取得,豐富和完善了關節產品線,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共有277個批次的注冊證在申請中,涵蓋了創傷、脊柱、微創外科、神經外科、齒科、關節、運動醫學等領域。

    創傷類產品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長空間更大的脊柱類產品收入占比連年上升,產品線結構更加均衡。髖關節假體注冊證獲批,未來將加快人工關節假體項目的投產,推出具有創新性的人工關節假體產品,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微創外科產品亦受到疫情和帶量采購影響,增速放緩。運動醫學及齒科相關產品也在加速研發中,有望于近期推出,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線。

    4. 浩悅觀點:龍頭依舊但增速放緩,集采下創新布局成為盈利關鍵點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員流動顯著減少,相應地使得創傷患者人數也大幅減少。而大博醫療的收入占比中最大的一部分為骨科創傷高值耗材業務,其收入增長受到較大影響。

    去年骨科高值耗材已在國內不少省份開展,國內相關企業的增速均出現了放緩。盡管產品售價下降,但集中度提升,因此作為骨科高值耗材頭部企業的大博醫療在收入增速放緩的同時仍能保持26.2%的增長。隨著帶量采購更深入地開展,大博醫療是否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需要企業進一步在成本控制、豐富產品線和新業務開拓上下功夫。

    未來關注的方向:帶量采購全面鋪開后,大博醫療作為頭部企業在“以量換價”后應該還能保持收入的較快速增長。但產品單價快速下降后,其盈利能力會被大幅削弱。未來創新產品的研發銷售將成為提升其盈利能力的關鍵點。近幾年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去年研發投入超過1.28億元,較上年增長27.54%。尤其是其布局的運動醫學和齒科領域,短期內不會受到帶量采購的影響,有望成為公司未來保持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

    Top 15:啟明醫療

    1. 整體營收

    2020年度,啟明醫療(02500.HK)營收2.76億元,同比增長18.3%;毛利2.27億元,同比增長16.8%;毛利率82.3%,凈利潤-1.83億元,減虧52.0%。

    2. 業務營收分析

    啟明醫療瓣膜組合由9款自主研發產品及在研產品組成,包括兩款已上市TAVR產品(VenusA-Valve及(VenusA-Plus)、一款注冊前階段TAVR產品(VenusA-Pro)、兩款設計階段TAVR產品(VenusA PowerX及Venus Vitae)、一款注冊階段TPVR產品(VenusP-Valve)、一款設計階段TMVR產品(Limbus)、一款設計階段TTVR產品及一款設計階段外科瓣膜。除心臟瓣膜系統外,啟明醫療亦提供與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術兼容的關鍵輔助產品,包括已上市瓣膜成形術球囊產品(V8&TAV8)及臨床階段CEP裝置(TriGUARD3)、一款臨床前階段主動脈修復裝置(Leaflex)。

    3. 產品動態

    3.1 主動脈瓣管線:

    2020年4月,VenusA-Valve在巴西獲批進行產品注冊。2020年9月4日,宣布與Pi-Cardia Ltd.的首批投資和授權合作交易,將技術引入中國。2020年11月,VenusA-Plus獲得NMPA的上市許可,國內首款獲批且目前上市唯一可回收功能的TAVR產品。2020年12月,VenusA-Valve及VenusA-Plus在泰國獲批。2021年1月28日,宣布與Endoluminal Sciences Pty Ltd達成合作,將其瓣膜主動防周漏技術引入中國。Leaflex預計2021年第二季度實施FIM。

    3.2 肺動脈瓣管線:

    2019年4月28日,公司自主研發的VenusP-Valve經導管人工肺動脈瓣膜系統通過了NMPA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進入了特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2019年4月,提交CE申請,現正在技術審查中。如獲批上市,將成為歐盟首款自膨TPVR,全球首款適用于已接收TAP治療RVOTD患者的大尺寸TPVR產品。

    3.3 二尖瓣、三尖瓣管線:

    2020年5月2日,宣布與Opus Medical Therapies,LLC在大中華區開展TMVR與TTVR合作。

    3.4 配套產品:

    TriGUARD3抗栓塞遠端保護裝置,2020年3月,獲得CE認證,在歐盟獲批上市。同年6月,通過了NMPA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同年9月,提交FDA注冊。2021年1月TriGUARD3 抗栓塞遠端保護裝置在中國首次臨床使用,也是亞洲首次臨床試驗。2020年9月,成立啟明皓月,優質生物材料牛心包獨家供應給啟明醫療。

    4. 浩悅觀點:全年手術植入穩步增長,產品銷售進入收獲期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醫院終端手術量增長趨勢一度減緩,但疫情受控后,憑借專業的學術推廣團隊,啟明醫療TAVR系列產品2020年全年在國內共完成約2200臺手術植入,同比2019年增長超50%,全年市場占有率維持在80%以上。產品覆蓋終端醫院數量從2019年末的164家增加到2020年末的249家,新增85家。

    啟明醫療作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瓣膜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戰略合作多維度拓寬產品線,目前已涵蓋四個心臟瓣膜的經導管解決方案及主要配套產品,包括TAVR、TPVR、TMVR及TTVR。資本市場對龍頭企業愿意持續給出高溢價,隨著心通醫療、沛嘉醫療等企業產品相繼上市,更大的學術推廣與投入,將進一步提高醫生、患者的接受度,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啟明醫療產品銷售將進入收獲期,價格將進一步走親民化路線,更多的患者會從中受益。

    本文名稱:《國產醫療器械Top15(國產醫療器械產品)》
    本文鏈接:http://www.wuhansb.com/gu/235517.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