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被捕、總部失聯、高管跳槽,暴風影音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又一個企業倒在生態鏈之下。
曾經暴風集團是創業板的明星股,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剛上市的時候,40天內收獲36個漲停,暴風的股價也從7.14元一路飆到123.66元,到了2015年5月底的時候,其股價最高峰曾經達到327元,市值超過400億元。
暴風集團股價一路飆升,眾多高管和員工也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上市兩個月,暴風內部誕生了10個億萬富翁、31個千萬富翁和66個百萬富翁,董事長馮鑫賬面身家超過百億,員工“天天按計算器算,看自己身家多少”。
但暴風集團出道即是顛覆,之后暴風的股價呈現一字下降,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暴風集團業績表現不理想。
上市第二年,暴風業績開始出現下滑,到了2018年公司凈虧損達到10.9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暴風營收同比下滑90.95%,凈虧損6.5億元,至于整個2019年虧損多少,因為暴風沒有公布財報,所以沒法知道具體的數據。

由于暴風集團始終未能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7月8日起暫停上市,到了8月28日,由于持續未披露2019年年報,暴風集團觸發退市情形,深交所決定暴風集團股票終止上市。
到了2020年9月21日,暴風集團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這也是廣大散戶最后逃脫的機會,只可惜在退市整理期的第1天,暴風集團就觸發了20%的跌停。
而暴風集團從一個明星企業走到今天這個尷尬,其主要原因跟樂視有點類似,那就是創始人執迷于打造所謂的生態鏈。
上市之后,暴風致力于做“生態”,向“全球DT大娛樂”戰略轉型,將VR、體育、電視作為未來的主力方向,比如聯合光大資本花50億巨資收購歐洲版權公司MPS,但因為合同出現漏洞導致對方高管離職之后另起爐灶,結果MPS很多版權到期之后對方沒有續約,最終在兩年之后MPS只能破產,暴風也陷入了資金鏈危機當中。
暴風集團和馮鑫的這些經歷,其實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一個影射,很多上市公司上市之后有錢了就開始膨脹了,然后紛紛搞所謂的生態,搞所謂的多元化,但是沒有雄厚資金做基礎的生態,最終坑的將是自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