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紅籌公司是什么意思紅籌企業什么企業紅籌企業具有什么特點
一、紅籌公司是什么意思
紅籌企業指的是企業注冊在境外,通常在開曼、百慕大或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適用當地法律和會計制度,但企業主要資產和業務都在中國大陸。與H股上市相比,香港證監會對于以紅籌形式上市的規定較為寬松,上市費用也更低。以紅籌股形式上市,原有股東套現比H股容易(在香港主板上市,大股東在上市6個月后,可以出售招股章程中所列載、由其實際擁有的股份)。紅籌上市分為紅籌主板和紅籌創業板。紅籌主板主要以國有背景的企業為主,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民營企業。紅籌創業板主要以眾多內地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方式為主。在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中誕生了紅籌股這一概念。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1997年6月16日,紅籌股指數推出。早期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成的,例如:中信泰富。后來出現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內地省市將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組并在香港上市形成的,如北京控股等。【拓展資料】一、藍籌股是指具有穩定的盈余記錄,能定期分派較優厚的股息,被公認為業績優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稱為"績優股"。一般把最大控股權,常常指含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股權稱為藍籌股;二、紅籌股是指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帶有中國大陸概念”主要指中資控股和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三、藍籌股和紅籌股的區別1.交易地點不同。紅籌股只在香港股市進行交易,其他地區沒有,藍籌股是所有地區都可以進行交易,只要找到符合條件的股票,都可以稱為藍籌股。2.定義不同。藍籌股的定義主要是以股票的表現為基準,但是一旦股票發生變化,藍籌股的定義就不在了,所以藍籌股是可變化的,而紅籌股一旦確定下來是不可變的,跟股票表現沒有關系。

二、紅籌企業什么企業
在A股,盈利能力極強、流通值大、分紅穩定的公司往往被稱為藍籌公司。在港股,有一類企業卻是名字和藍籌公司對應,它們叫紅籌企業。這些是一群怎么樣的企業呢?請往下看。紅籌企業什么意思?紅籌企業就是通過在海外設立控股公司,將中國境內企業的資產或權益注入境外控股公司,并以境外控股公司的名義在海外上市募集資金的公司。簡單來說這些企業就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的話,它們就成為中概股,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8〕21號)中的定義,紅籌企業是指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紅籌企業的定義一般是有兩種:如果某個香港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務,那么這家在境外注冊的公司就是紅籌股。如果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大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大陸,或具有中資背景,那么這家在境外注冊的公司也是紅籌公司。其中比較有意思的在于,紅籌企業中還分大紅籌和小紅籌兩類。前者一般主體為國有企業,后者一般為民企,所以這也是我們要注意到的。紅籌企業上市要求:公司第一年及第二年盈利不少于3000萬港元;第三年盈利不少于2000萬港幣。
三、紅籌企業具有什么特點
特點是紅籌企業采用等效會計準則和境外會計準則,應按要求披露非經常性損益、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信息。中期報告僅需提供調節后的凈資產和凈利潤。紅籌企業的財務報表,按規定需要審計的,應當由境內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采用等效或境外會計準則的紅籌企業,其補充財務信息或重述財務報表,應當由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鑒證,并獨立發表鑒證意見。拓展資料在香港股市中,紅籌股是指那些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雖說紅籌股是指那些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并在香港上市的股份,這定義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爭議。有一派認為,一只股份是否屬于紅籌股應以主要獲利是否來自中國大陸為判定基準;而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紅籌指數,亦即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則屬另一派系的代表者,是以中資股東權益比例來決定。紅籌股之所以稱為紅籌股,主要是由市場上兩個流傳已久的典故引申而來:第一個典故沿用藍籌股一名的故事,在藍籌股一文曾提及過,在賭場上最大銀碼的籌碼為藍色,其次則為紅色籌碼。因此,紅色便被選為代表實力較藍籌股稍有不及的股份。另一個版本則較為直接,由于中國的 5 星國旗是以紅色為主,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色亦同樣為紅色,于是,人們便慣性把那些由中資企業控制的股份稱之為紅籌股了。雖然香港的股市仍然是由藍籌股作主導,而紅籌股的股票交易、股份數量仍是較少,但是,隨著中資入港的速度加快,紅籌股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其影響力必定會愈來愈大,不容忽視。一家大型中資投行相關負責人透露,國際板開設初期或將以紅籌公司為主要掛牌主體,并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掛牌公司的財報披露周期應按照A股標準進行調整。另據上海某大型券商相關人士透露,預計有超過60家公司向相關監管部門表達了在國際板掛牌的意向。此外,內地各家大型投行正積極在香港“覓食”。據了解,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銀國際、瑞銀證券在內的大型投行已儲備了數個“相當成熟”的國際板項目。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