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問一號工程總師張榮橋,從動力、能源、環境及其適應性、智能控制、信息傳輸、科學目標及載荷六大方面,簡單介紹了我國未來行星探測重大工程項目所需實現的技術突破及發展方向!1.動力:發展包括液氧/甲烷等先進低溫動力、電推進、火星原位資源利用(ISRU)等技術;2.能源:在高效光電轉換材料、同位素熱電轉換、用于星表工作的核裂變電力、低溫長壽命電池等方面取得突破;3.環境及其適應性:研制適用于行星際空間和星體的電、磁、力、熱、氣、形、塵特性的元器件、原材料、機電產品(-230°C),在天體表面移動技術、太空輻射防護技術、深空宇航服、天體表面宇航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制定相應的生物醫療應對措施;4.智能控制:針對深空授時要求,發展新型導航方法和導航敏感器,同時在進入下降/著陸技術、精確著陸及避障技術、自主交會對接/近距離作業/目標相對導航技術、智能移動技術、深空乘員自主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5.信息傳輸:發展用于深空數據傳輸的X、Ka高頻段通信、高效發射機、可展開星載天線、制冷LNA、超導濾波、天線組陣、高效編譯碼、高效數據壓縮和解壓、網絡化自適應臨近通信技術;6.科學目標及載荷:重點探測地外天體的空間環境、物質成分、內部結構、表面性狀,探測要素包括電、磁、力、溫、氣、形(貌),采用新的測量機理、方法,實現探測器的小型化、 多功能、智能化。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