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未來兩個季度會進入經濟壓力較大的階段,盡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保增長是訴求,但目前具體舉措仍然不明朗,疊加明年防疫政策的不確定性,經濟難言樂觀。
無論是美國的通脹和加息,還是中國政府的寬松政策,更多是一種姿態。不過政府態度的轉變,應該有助于市場估值的擴張。
從一致預期來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將從2021年30%下降到2022年的4%。預計2022年的市場以震蕩為主 ,對結構性行情的把握是基金經理獲取超額收益的來源。
當前至未來一段時間,PPI在見頂階段,CPI會階段性反彈,行業配置逐步轉向下游。
經濟:GDP增速告別“6”時代是必然趨勢
以人均GDP占美國比值來看,將日本(1956)、中國香港(1971)、韓國(1977)、中國臺灣(1977)和中國(1997)作為基期,通過HP濾波計算其潛在經濟增速并進行歷史投影。
從T+23期往后推十年,東亞經濟體潛在經濟增速平均下滑1.4個百分點,我國在當前階段和韓國最為相似。
中國GDP增速將繼續向下收斂。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以韓國和東亞經濟體降速幅度來看,至2030年我國GDP增速將下行1.4至2.1個百分點,2021-2030年GDP增速中樞將落在4.7%至5.1%。
政策:跨周期調節下,政策輕總量、重結構、托而不舉
跨周期調節下,政策注重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更多以調結構為導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增至40%+。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社融:穩不是寬,預計明年社融增速窄幅波動
中性預測今、明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5.3%,按季今年Q4-明年Q4增速分別為4%、4.6%、4.8%、5.7%、5.9%。
伴隨經濟增速下臺階,與之相匹配的社融增速也下臺階、彈性下降。經驗顯示,信用環境從持續收縮轉向擴張,多伴隨穩增長加碼、地產政策放松等。
當前債務監管、地產調控定力較強,對相關鏈條融資的影響或將持續顯現。在傳統引擎受限、實體需求偏弱下,寬信用并非易事。
預計明年全年社融存量增速窄幅波動。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盈利下行周期增長稀缺,冗余流動性利于估值擴張
預計Q4-明年名義GDP依次為9%、8.9%、8.1%、8.4%、8.1%。在名義GDP下行趨勢中,全A利潤增速大概率亦將處于下行趨勢,增長變得稀缺。
以社融-名義GDP表征的冗余流動性將在明年上半年回升,有利于估值擴張。
冗余流動性將繼續回升。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景氣持續:政策支持下,高端制造增長有保障、景氣度依然靠前
具有政策支持的高端制造業,包括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行業,能夠在整體盈利周期下行趨勢中保證增長下限。雖然明年部分子行業增速將會回落,但橫向比較來看依然靠前。

同時,在信用環境穩而不寬的預期下,碳減排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的出臺,使得這些行業內的公司能夠享受長期低利率的銀行貸款,相當于在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尚不足夠時享受了定向寬松,強化了行業的配置邏輯。
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有分歧的消費:明年社零增速或將恢復至6%-7%
疫情影響下,今年8-10月社零實際同比中樞回落至約2%,相比疫情前中樞(2018年6.85%、2019年5.86%)缺口較大。
今年以來社零價格同比增速持續高于CPI同比增速,或反映消費行業的供給收縮明顯。從企業新生率數據(企查查)來看,批零、住宿餐飲處于持續出清狀態。
中性展望,在疫情影響減弱、汽車缺芯緩解情況下,明年社零實際同比修復至3%-4%,價格同比3%(CPI中樞約2%),則明年社零增速或將回升至6%-7%。尤其明年下半年在高CPI+低基數下,社零增速或較高。
CPI-PPI剪刀差回升利于下游毛利改善
CPI-PPI剪刀差回升,意味著中上游利潤向中下游轉移。
PPI-CPI剪刀差將收窄。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復盤發現,必選食品取得超額收益的概率較大,背后的邏輯在于毛利率修復。PPI收縮往往是衰退期,成本下降時需求同步回落,但是必選消費的需求具備韌性,價格也能夠企穩。
周期的喧囂過后,價值板塊相對盈利增速回升
歷史復盤來看,在整體盈利下行趨勢中,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價值盈利增速回落幅度較小、相對增速性價比提升。
從2021三季報來看,消費、醫藥等價值板塊在全行業中的相對盈利增速(凈利潤增速在全行業中的分位數)開始回升,在行業比較角度有利于估值修復。
2021Q3消費醫藥板塊相對盈利增速回升。來源:中郵創業基金、Wind
2022年A股行業展望
景氣向上的行業: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科技半導體,5G新基建,電力運營商,電網相關,職業教育
政策邊際放松的行業:房地產行業,之前受損于貿易戰加關稅的行業,電子煙
政策可能繼續打壓的行業:高端奢侈品消費稅,互聯網,教育,醫藥集采
疫情壓制:餐飲、旅游、演藝、酒店、民航、超市百貨
地產壓制:家具、家電、建材
對于保增長直接受益的地產、基建等板塊,我們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投資策略:行業方面,選擇明年量增長確定、行業格局相對穩定的行業;個股方面,選擇在業績增長的前提下,估值能穩定或者提升的個股。
風險提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承諾,投資者不應當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本文信息力求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