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港美股券商,我們先來看一下最有代表性的富途,從其背景來看隱藏在里面的一些機會。
富途是處于港美股券商這樣一個行業里面的。美股市場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優秀的全球互聯網公司:例如特斯拉、蘋果、 Facebook等。同時也有質量很高的互聯網中概股,例如拼多多、bilibili、跟誰學…這些優秀的中概股公司,因為自身或其它的原因,沒辦法在A股上市,所以就選擇境外上市。
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這件事,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港股機制的革新。因為阿里巴巴在決定上市的時候,最開始是跟港交所聊的:希望在港交所上市。但是因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港交所沒有讓步,所以阿里巴巴就去美股上市了。這導致港交所錯失了一個最大的IPO案件。
自港股機制的革新后,從2018年4月后港股市場就呈現了另外一幅繁榮的景象,2018年、2019年繼續蟬聯全球IPO體量最大的一個市場。
我們能夠看得到,有很多企業來香港上市,這里有二次回來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網易,還有泰格醫療。此外我們還看到美團、小米這些科技公司;在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方面,這里也有很多沒有營收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諾誠健華還有康方生物。
中美關系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可能會選擇二次回港上市,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把香港作為它IPO發行的首選市場。所以長遠來看的話,我認為港股也就是香港市場應該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在這些港美股券商里面,我做了一些簡單的分類,按地域來分為香港本土的券商、大陸地區的券商,以及美國的券商。
這里按互聯網和傳統券商的維度再分了一下:香港本土主要是傳統券商,有耀才、英皇、勝利。大陸地區的券商,主要有互聯網券商,富途、老虎、雪盈、長橋,還有利弗摩爾等。另外其實也還有很多中資券商也在香港開展業務,而且有些是做得比較久了,比如說海通,還有恒大、中信。
最近也有新的一些券商因為港股打新也都開始在入駐,比如說華泰提供33倍的杠桿。剩下美國這邊就有盈透嘉信這些,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是盈透。

對于我們中國大陸客戶用戶而言,這些APP整體的交互體驗、操作其實都很不方便,一方面是功能層面比較難用,另外一方面就是相關的一些資訊行情各方面其實都做得不太好,這也就給互聯網券商留下了比較多的機會。
在剛剛前一張表里面列出來的這些港美股券商里面,我挑了三家去做運營數據的對比:主要選盈透、富途和老虎。
盈透成立比較久,各方面數據都處于領先的狀態,尤其是資金存量,還有交易體量,與富途、老虎相比基本上多了1、2個量級。
但是在期末有資產的客戶數方面,它雖然領先,但還是有追趕的機會。我們看第二行(新增有資產客戶方面)。
新增有資產客戶,我們選取的是季度內它新增的有資產的客戶,我們拿的是2020年Q1的數據來做對比的,因為老虎證券的 Q2數據還沒出來, Q1期間盈透凈新增期望的有資產客戶,也就是我們簡單一點理解:入金客戶。
富途是新增14萬,老虎是2.1萬。
從數據來看,富途應該是很有機會趕上或者超過盈透的。因為在Q2的財報分享會里面,它們說期望是下半年完成18萬的新增,每個月是3萬,算下來的話一個季度就是9萬。
富途和老虎這對冤家對頭2020年以來都有10倍的漲幅,后續詳細分析富途和老虎的成長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