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虹是一只大牛股。
曾經。
曾經牛到什么程度呢
1994年3月11日上市。
開盤價16.80元。
最低下探到12元。
磨蹭了兩年。
股價于1996年開始啟動。
用了大約兩年時間,后復權價格上沖到320元附近。
從12元算起,上漲了近26倍。
從16.80元算起,上漲了整整18倍。
妥妥的大牛股,沒問題吧?
那時候人們追捧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1、高科技——別笑,當時彩電就是高科技;
2、高成長——那時候的長虹,也是動不動百分之幾十、甚至百分之幾百的增長;
3、產品偉大——那時候人們普遍認為,電視是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事物,而事實上,電視的普及確實改變了世界;
4、前景廣闊——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嗯,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似曾相識?
沒錯,跟今天的很多熱門賽道股看多的聲音,如出一轍。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哈。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那么,四川長虹之后的股價走勢呢?
1998年初,長虹的股價被炒得太高了。
估值高達三四十倍。
然后,就一蹶不振了。
后復權價格,最低跌到過8塊錢。
2013-2015年,與1998年時隔15年之后,四川長虹借著市場水牛之勢,又迎來一個高光時刻。
股價從后復權的40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又躥升到了440余元。
又是一個妥妥的10倍股。
這一次的噱頭是“電視+互聯網”,電視機的智能化時代已然來臨。
于是,一眾機構帶著大家共同暢想:“電視機已經不是原來的電視機了”,“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電視機的未來了”,“長虹將引領時代之先,一統彩電江湖”……
熱鬧了兩年。
風流(泡沫)總被雨打風吹去。
股價從哪兒來的又跌回到哪兒去。

截止昨天,即2022年7月21日收盤,四川長虹的后復權價約為每股70.67元。
上市29年,增長3.21倍。
年化復合增長,大約5%。
這就是曾經牛得令萬眾敬仰的大牛股四川長虹帶給投資者的長期回報。
比同期GDP的年化增長率還要低3-4個百分點。
而同期滬市大盤,從300多點增長到3300點,年化復合增長約近9%。
長虹,也遠遠地跑輸了大盤。
長虹動不動幾十倍、十幾倍的股價漲幅,看起來很牛吧?
原來還沒牛過二三十年來被我們反復咒罵和批斗的大盤指數!
奇不奇怪,搞不搞笑?
別奇怪,也別好笑,這就是事實。
鐵一般的事實!
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四川長虹的商業模式,天生不佳。
再怎么努力,它的毛利率從來沒有超過20%過。
而凈利潤率,通常都是個位數。
這天生是一個不好賺錢的行業。
四川長虹高增長了嗎?
高增長了。
營收從上市之初的幾十億,上升到2021年的近千億,增幅幾十倍。
增速不可謂不高。
但它給股東賺到錢、創造價值了嗎?
抱歉,這個,還真不多。
四川長虹,作為曾經的家電龍頭企業,曾經的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改沒改變社會?
或者換句話說,社會價值大不大?
答案當然都是肯定的。
它一如三十年前人們所希望所判斷的那樣,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社會,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可以說,社會價值極其巨大!
但是它給股東創造的商業價值呢?
如上所述,還沒跑過不爭氣的滬市大盤!
對這類成長性極佳而就是不太好賺錢的企業股票,我得出的結論只有一條:它們只具備階段性的投機價值,而缺少長期的投資價值。
所以,炒炒就炒炒吧,別當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