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煤炭價格終于下來了,又走入到平穩的價格空間之內,曾經在上個月10月19日,鄭商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達到最高價1982元每噸,到現在為止,下跌超過59%,目前為809元。秦皇島港口動力煤的煤價也下降了50%,在我國主要煤炭產地的坑口價終于也下降到了900元每噸。這基本上又回到了9月份前后。
煤炭期現貨大幅回落是為什么?
從9月份開始到現在這兩個月的時間,我國的動力煤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經歷了大漲大跌,相當于做了一個過山車回到了原點。現在復盤整個煤炭價格的起伏過程,發現并不是煤炭的生產量和供應量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而是一些市場消息引發的恐慌情緒,加上一些意圖投機的現貨商和期貨商的合力炒作,最終造就了兩個月價格大幅波動的現象。未來針對期貨市場游資和投機資本的打擊和管理刻不容緩,否則會引發我國經濟發展的極大不穩定。
在9月份時,我國的煤炭供應端確實有著一些負面消息,例如安全檢查、環保控量、煤管票等影響,導致國內煤炭產量增量明顯減少;同時由于我國對澳洲煤炭進行閉關管理,其他進口煤炭受全球供應鏈影響而煤炭進口緩慢,總體而言我國的煤炭供應量在減少。但是那時候市場需求也沒有有效增加,所以總體上問題還不很大,只不過動力煤儲存量有所降低。
但是在9月份由于電力供應出現了地區性的短缺,放大了所謂動力煤發電儲存不足的恐慌氣氛,從此煤炭價格一路上漲;進口的俄羅斯煤和蒙古國煤受疫情影響,物流量相對比較緩慢,從而開始引發市場的謠言出臺。同時在今年冷空氣提早進入我國北部,城市供暖所需煤炭儲備在疊加,在這種情況下,現貨市場出現了囤積和搶購,而期貨市場就出現了期貨合約的炒作,這其實就是由于這兩個市場上的游資和投機資金共同合謀所為。這些投機分子賺得盆滿缽滿。
經過國家強力調控,11月以來煤炭供應量穩步增長。到11月14日,電廠存煤1.29億噸,月底有望超過1.4億噸,目前可用22天,較9月底增加9天。而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400萬噸,可用天數達到31天。其實在9~10月也沒有出現無煤可燒的情況,就是投機分子和炒家進行了囤積,以及期貨和現貨價格的不斷提升。
其實在今年的多種大宗商品暴漲暴跌的過程中,都是游資和投機資金在做鬼。公安部門和證監會應該聯合起來,動用刑事手段和經濟處罰進行雙重打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在密切監控,依據《價格法》《反壟斷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打擊現貨的囤積居奇行為,證監會更應該對期貨市場進行精準的定點打擊、行政處罰和市場記錄。
我們一定要持續打擊期貨投機,打擊現貨囤積,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保持經濟平穩向前。
來源:探其財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