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變現又需要下列兩個條件:第一,股票價格遠高于期權的執行價格,這樣員工的期權變現才有意義;第二,要有人愿意買進這些股票。上述兩個條件的發生需要流動市場作為條件,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共市場。只有在這樣的市場中交易,員工才能隨時隨地在高價位時賣出股票,進而規避期權所帶來的風險。在期權價格不斷攀升的時候,規避風險尤為重要,可以讓員工99%的資金投入單一的非流動性資產。
相反,當股票期權只能在二級市場進行私人交易,更甚者只有得到公司的批準才能賣出,這些期權對于員工來說幾乎毫無價值,具體緣由描述如下:
第一,控制權是資產定價的重要因素。試想,假如有員工想賣出股票為買房置業籌資,如果是在,員工可以直接行使期權,快速賣出股票獲得現金來買房;而如果是在非上市公司,員工想賣出股份必須征求公司的同意,一旦公司不允許,員工手中的期權就不能變現。于是,期權對于員工來說就像雞肋,其價值大打折扣。
第二,在牛市未出現前,股市前景不明朗,期權變得更不值錢。這種情況下,員工被授予期權,卻不知道未來何時才能賣出,而賣出還需董事會批準,并且對購買者還嚴加限制,甚至會要求員工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都不得進行期權買賣。以上提到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了期權的不確定性,讓期權增值變得更難,不斷貶值。
公司的創始人在授予員工期權時,就應該考慮到期權價值變化;而員工在評估公司福利待遇和簽合同的時候,也需要認識到期權價值的變化。但是,由于缺乏相關信息,很難做到這一點。
沒有一個流動的公開市場來評估股票,很難說期權的價值到底是多少。唯一可能最好的辦法是,員工通過公司融資環節中的最新估值來進行判斷。可能你會發現,對融資環節了解得越深入,期權價格的關聯度也越低。此外,還不能比較不同員工對私有股票的不同控制和持有方式,員工幾乎不可能知道期權的標準價格是多少。
第三,現如今個人期權的價值可能比以往低,因為不論是公司創始人還是員工,大家都清楚現在的公司上市之路比以往都漫長得多。這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通常員工都會將薪水和期權的現值累加,來計算自己的真實收入,如果變現的時間越長,當前的價值也就越低。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