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交易的這個交易策略完全是一個舶來品,主要是因為技術和速度的壓倒性優勢而出名,這一詞匯在美國的報道中非常的常見,不過目前來說還存在非常多的爭議,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神秘的金融術語。和之前介紹過的量化交易有一定的關聯。
一些機構為了爭取千分之一秒的優勢將自己的交易服務器群組放到交易所的附近,使用縮短光纖的方式利用證券無法利用的市場短暫的市場變化進行獲利的證券交易行為就是高頻交易,比如說買入和賣出價格差別比較小交易。
這種交易在美國已經發展起來了,可以使用計算機和復雜的運算進行交易,能夠在毫秒之內就能夠進行大量的買賣以及取消訂單的指令,完全依靠計算機的定量模型,常人是無法做到的,并且是不是人在操作,完全是電腦自動化交易,按照現在A股實行的交易制度是無法做到的,需要進行大量資金的模擬,再有就是目前這些技術的發展在國內也不成熟。除了技術,在美國實行的報價制度對于這一交易的發展也是推動,比如使用了接近1美分的報價而不再是1/16美分報價,買賣價差之間的交易縮小更容易交易,當然這一交易活躍起來之后也受到了美國監管機構的重視,將原來的交易所公示交易指令變成了全國公示,并且是禁止交易員進行跨交易所自動報價。
高頻交易對于提升交易量,帶來市場的流動性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夠在幾秒之內或者幾毫秒之內就進行大量的交易,不過這種交易對于交易系統也是非常大的調整,處理信息的速度能夠達到光速,提高市場交易效率。
不過到這時候大家都是拼速度,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就是不公開交易環境,并且這種交易中一旦出現了編碼錯誤就會損失大量的資金損失,造成交易系統負擔,造成交易市場不穩定的現象出現。目前監管空白之地,還會容易出現虛假的掛單現象,對于其他市場參與者來說都是厭惡的。
高頻交易主要采用的兩種策略:
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低頻交易的高速化,比如說高頻統計套利以及高頻統計跟隨;二是極速交易,比如自動做市商、獵物追蹤以及流動性回扣等等,這里主要是講解一下自動做市商策略的原理。
甲投資者進行30元的分批賣單,而乙進行了31元的分批買單,根據目前實行的將價格優選原則,兩者可以進行直接的成交,不過這個速度比較慢。而今天所說的這種交易就是不停使用交易小單去探測這些成交以,一旦探測到甲和乙的情況,會用極快的速度將甲的單子以30元的吃進,而等到乙的31買單出現之后賣給乙,中間就賺到了1元的差價。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這和傳統交易不是一個交易世界呢?現在這種交易就是存在,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速度,因為A股的特殊支持度無法使用,而在期貨市場中還是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的。現在海外頂級的交易商相應都是以微秒計算的,過背的最快的是以毫秒計算,還具有不少的差距,不過隨著現在計算機計算的速度升級,對于證券交易系統來說必然是會快速的發展。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