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貨市場上由于商品的讓渡與其空間位移同時開始,風險會隨著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再加上對于現貨市場中的價格風險,保險公司一般是不會受理的,這就給生產者和經營者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如果想強行回避風險,就可能產生以違約風險、信用風險取代價格風險的現象,對生產者、經營者來說同樣得不償失。
期貨市場的出現就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了回避風險的機會和場所,因為期貨市場具備了如下進行風險回避的條件:
①時間序列差的存在。由于期貨市場是期貨合約的買賣,從合約成交到履約要間隔相當長的時間。這種不同時間序列帶來時問差,使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機會不斷地進行調整,同一品種有從遠到近的多種不同的到期交割期的合約,一系列價差和相應的跨月套利投機者的存在,為進行風險回避提供了可能性。
②期貨合約的可轉讓性。期貨市場允許在合約未到期前自由轉讓,這樣在合約到期前,買方和賣方都可以通過買賣合約的方式來對銷原合約而不一定非要在合約期滿時進行實物交割,大大有利于風險的回避。
③風險管理費用的降低。在期貨市場中,交易者集中在一起按統一的規格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這就降低了風險管理的費用。
④風險喜好者的存在。在期貨市場中只要支付一部分少量的保證金就可以做大買賣,這就吸引了大量的風險喜好者—投機者的參與,從而有利于把風險從厭惡者手中轉移到喜好者手中,有利于降低市場上整體風險厭惡傾向的程度。投機者的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使價格變動得以連續,買賣都易找到對手成交,非市場風險得以最大程度的減少,總風險均勻地得到分散。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