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持有成本理論基于以下三個事實:
1。商品的生產有季節性,可儲存一段時間,而其需求卻相當平均分布于全年。因此,商品于收獲后必須開始儲存、持有。
2。在儲存過程中。以及為維持商品的質量,皆必須付出成本。
3。持有期貨合糾不必具有成本。
基于這三個事實、現貨價格隨著儲存期間的延長而逐步上升,期貨價格也是如此。中這種季節性以及價格的季節關系,可用玉米為例來加以說明,例如,一個人1:10月份買進次年7月份的,想到期提運來加工或出門,其唯一所支付的成本是保證履行期貨合約所需的少數保證金存款。
但在另—方面,如果一個人在10月份買進大米現貨,想在次年7月利用或出售,他必須有倉庫儲存,因此,他必須有投資興建倉庫、折舊與維護的成本、經營管理倉庫的成本,而且還負擔購買玉米全額資金的利息及倉儲期間的保險。

兩種情形相比較即可發現,由于持有玉米期貨合約沒有成本,當然沒有理由預期期貨合約價值要由10月收獲時逐漸上升至次年的夏季,而持有玉米現貨需要有上述成本。現貨玉米價格當然必須在儲存期間隨持有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由上述分析可知,收獲期的現貨玉米價格應比12月份的期貨價格低,其差額大約等于收獲期持現貨到12月份的持有成本;剛12月的價格也低于3月份的價格,其差額為12月至3月的持有成本。依此類推。在作物年期結末的,現貨價格再度下跌,以反映新作物狀況,加上儲運成本。
理解上述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關系,對于我們進一步探討解釋現貨市場價格與期貨市場價格兩者之間在時間上關系的儲存價格理淪是很有幫助的。 —個理性的商人只有當其預期的收益超過或至少等于兩個時點間的儲存成本時。
他才會持有存貨,我們把未來價格與當前價格的差異稱為儲存的預期收益,或者儲存的價格。這些就是關于期貨持有成本理論的簡單介紹,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行情,會給大家更多的幫助!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