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正常市場。這種市場因為供應較需求大,近期期貨市場價格高于目前的現貨市場價格,使儲存者有一定的收益,所以,也被稱為有報償關系的市場。這種市場上的期貨價格是越遠期的越貴,呈現階梯式的往上加價。反映出遠期商品期貨需要支付倉儲費用、利息、保險費等。
告訴我們:在這種市場情形下,兩個期貨月份之間的差額或價差,對一種可以儲藏的商品而言,即向交易者顯示,當日市場對持有商品于某一段時間所愿意支付的持有成本。由于不同的供求力量相抗衡,期貨交易并不是以全額的持有成本進行交易。
很少有超過全額持有成本進行交易的情況發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會誘使儲存,而使現貨供給減少。同時,由于買入現貨儲存,使現貨需求增大,價格上漲。這時,敏感的交易者就會采取有利的交易措施,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差異縮小,最后必縮至于相當或接近持有成本。
如果情況反轉過來,某種商品的現貨價格或近期的期貨價格高于遠期的期貨價格,那么,基差即為正值。這種市場供給小于需求。當短缺真正發生時,持有成本將消失,甚至形成負的持有成本。這時,較遠期的期貨合約須以某一折扣才能對近期月份的期貨合約進行交易。
這種情況下的期貨市場被稱為反向市場。由于供應量在近期內發生短缺的現象,于是近期月份的期貨合約所愿支付的價格越來越高,也就是越近期的越貴,說明在現貨市場上對近期商品有強烈的需求。這種市場對商品存貨的持有者或生產者表示,如果持有者或生產者目前把商品賣出來,市場即愿意付較高的價格。通常當供應量越小,引誘出售存貨的力量越強。
在每一種商品期貨中,很明顯存在著不同的基差。這些不同的基差直接反映出商品的運輸成本、倉儲費用成本,市場上的供求狀況及耳它考慮因素。使上述的兩種基差形式都能成為交易者在期貨市場中預測價格變動的模型。
對基差有了基本認識后,交易者就可以利用基差作為定價標準,換言之,價格經常以基差的形式來表示,即以低于或高于期貨價格的形式來定價。一旦基差決定了,買賣雙方即可進行現貨交易。農場主把谷物賣給當地糧棧,價格就是根據就近的中心市場和期貨價格扣除當地現貨與交易所期貨的價差。
這是因為當地糧棧從農場主手里收購來谷物之后,還要把谷物賣給中心糧棧(期貨交易所當地糧棧),從當地糧棧到中心糧棧還有一些必要的費用。這些費用包括運費、利息、保險費等。
出口商賣出某種谷物商品同樣是按期貨市場的價格作價。在正常情況下,實際的出口價格是由期貨價格加基差所組成。這種基差主要是出口商為出口商品所必須支付費用。這些就是關于基差的形式的簡單介紹!
來源:全球財富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