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購什么意思?淺析逆回購:銀行與央行間的“短期借貸”
逆回購的定義
逆回購,是央行向商業銀行進行短期借貸的一種金融工具。它與正回購相反,正回購是央行向商業銀行出售債券,逆回購則是商業銀行向央行出售債券。
逆回購的運作機制
逆回購的運作流程如下:
1. 協議簽訂:央行與商業銀行簽訂逆回購協議,約定借貸金額、期限和利率等條款。
2. 債券出售:商業銀行向央行出售債券,債券品種一般為國債或央行票據。
3. 資金借入:商業銀行從央行借入資金,資金來源為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
4. 債券返售:在逆回購到期后,商業銀行以約定的價格從央行購回債券,償還借入資金。
逆回購的用途
逆回購的主要用途包括:
調控貨幣供應: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基礎貨幣,起到擴張貨幣供應的作用。

穩定金融市場:當市場流動性緊張時,央行可通過逆回購向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緩解市場壓力。
管理流動性:商業銀行可通過逆回購調節自身流動性,滿足日常運營和應付監管要求的需要。
逆回購與正回購的區別
逆回購與正回購是兩種相反的金融工具:
| 特征 | 逆回購 | 正回購 |
|---|---|---|
| 操作主體 | 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 | 央行向商業銀行借款 |
| 資金來源 | 基礎貨幣 | 商業銀行資金 |
| 債券所有權 | 商業銀行持倉至到期 | 央行持倉至到期 |
| 目的 | 吸納流動性、調控貨幣供應 | 釋放流動性、收回貨幣供應 |
總結
逆回購是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一種短期借貸工具,在調控貨幣供應、穩定金融市場和管理流動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正回購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操作主體、資金來源、債券所有權和目的上存在差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