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居民杠桿率?
居民杠桿率是指居民負債總額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反映了居民家庭的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它可以用來衡量居民部門的財務狀況,并評估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居民負債主要包括住房貸款、消費貸款、信用卡債務等。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后,可用于消費、儲蓄或償還債務的收入。
居民杠桿率到底高不高?

衡量居民杠桿率是否高的標準沒有統一的規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不同,合理的杠桿率水平也會有所差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當居民杠桿率超過60%時,會被視為偏高,可能對經濟穩定性構成風險。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居民杠桿率為59.6%。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相比,我國居民杠桿率較高,但仍低于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平均水平的指標。在現實中,不同居民家庭的杠桿率水平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家庭可能過度負債,面臨較高的還款壓力,而另一些家庭可能負債較少,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