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日念什么?古詩中的“析日”,到底讀什么?
在古詩詞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詞語——“析日”。那么,這個“析”字該如何讀呢?
實際上,“析日”的讀音存在爭議。主要有兩種讀法:
一、音讀
“析”作音讀,讀作“xī”。這種讀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例如:
《禮記·月令》:“析木之津,水始めて生。”
《漢書·律歷志》:“析木之次,立春之節。”
二、通假讀
“析”字通假為“夕”,讀作“xī”。這種讀法在宋代以后逐漸流行起來。例如:

《宋書·禮志》:“析日,謂之歲暮。”
《晉書·天文志》:“析日,謂之歲除。”
《唐律疏議·名例》:“析歲更始,故謂之歲除。”
哪種讀法更正確?
兩種讀法各有依據,但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于采用通假讀法,將“析日”讀作“xī rì”。這是因為:
從語義上看,通假讀法更符合“歲暮”和“歲除”的意思。
從字形上看,“析”與“夕”在早期文獻中經常通用,這為通假讀提供了字形上的支持。
從使用頻率上看,通假讀法在宋代以后的文獻中更為常見,反映了語言發展的趨勢。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將古詩中的“析日”讀作“xī rì”,即“夕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