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本價開戶,包含過戶費規費,無資金要求,開通倆融利率5.8,期權1.8元,國債逆回購一折,歡迎聯系上市券商的張經理:(智能屏蔽號碼)(微信同號)!!!抱團股連續2天大跌。這兩天中證500指數都是漲的,都強于滬深300。節前300強的時候我也說過了,拉長時間看,雖然有時候抱團一下,但500跟300也差不多。不過未來看幾年以上的時間的話,我覺得300還是最強的一個指數,他基本代表了抱團股,這些公司質地還是A股最好的。
這兩天500走強,就是代表滯漲的中盤股開始走強了,意味著市場風向可能要變。
這個時候挺尷尬和糾結的,需要做一個決策,是繼續抱團,還是換到滯漲中盤股里?我個人現在的做法是切換了一部分倉位到500的滯漲中盤股里,適當的做些風控。
我覺得有些已經跌出機會了,雖然這些公司基本面不是最好的,但是足夠便宜,那就有機會。而那些最好的,估值都挺高的,不一定馬上會跌,或者一定跌多少,但高了就意味著有風險,回調個30%不算多,也算狠常見的。
拉長時間看,這些抱團股還是最好的公司,所以如果后邊他們能回調一下,我還是會全部切換回來。
除此之外,還得想明白一件事,想跑贏指數就得長期重倉到滿倉。
過程中市場漲了就能賺,市場跌了就得虧。不管是賺還是虧,其實每個人的財富水平就是會這樣上下波動,這是正常現象,要能理解,能接受,能堅持,因為前邊說過了,想跑贏指數只能長期滿倉。
接受了之后,抗住了過程中的震蕩,拿住好公司的組合,拉長時間看,還是能獲得穩定的超額收益的。就像2018年,市場整體跌幅超過20%,基金平均跌幅也超過20%,我個人因為逃頂了虧的少一點,但是加倉加早了,也縮水了不少,但是后邊就有錢持續往里加,到2019年,2020年遇到行情好的時候就賺錢了。

總的來說,財富水平始終是動態來回浮動的,但是買對了公司,拉長時間看是震蕩向上走的。其實富人最主要的財富都是股權資產,比如這些上市公司的老板,股價上下波動,他們才是財富波動最大的群體。我們作為小股東,如果能把自己想象成老板,想象成自己的公司上市了,不能賣出,那只能忍受股價的波動和財富水平的大幅波動了。其實最重要的事不是股價漲跌,重要的是業績,能否持續向上增長,只要業績越做越好,公司越做越大,股價持續下跌那就每月工資持續加碼唄。如果我的公司上市了,我肯定完全不關心股價,只會努力做對的事,把業績做好,萬一股價跌太慘,那只能增持了。。
我個人中長線看好以下幾個方向:大消費(火鍋、電商、超市)、券商、光伏玻璃、創新藥(看好大型龍頭公司)、醫療器械(看好綜合性龍頭,以及心腦血管,眼科OK鏡,骨科,化學發光檢測等細分領域)、科技類ETF等方向,我繼續重倉臥倒做多。........
再看消息面。
小米宣布要進軍電動車行業。其實做生意的原理是相通的,會做生意的人,做其他很多行業都能做好。電動車這個東西畢竟是剛剛起步,這時候進來不算晚。
........ZY一號文件出來了,按照常規還是聚焦農業。跟往年比有3點不一樣的地方。1,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2,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育種,是個關鍵的硬科技)3,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以后可能會有優秀的養豬公司平抑掉周期性波動)........今天看到一個研究報告稱,目前基金的抱團程度遠遠不如2007年,有很多指標來證明這點,比如頭部基金的平均規模,還沒有2007年大呢,公募持股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2007年達到了28%,現在僅為9%,2007年公募20大重倉股平均持股比例達到28%,現在是17%。現在大盤是3700點,再漲個幾百點,估計還會有更多的人沖進來買基金,提高抱團程度。
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投基金的,主要還是買房,買各種保本保收益,固定收益的理財,但是這兩年隨著A股行情轉暖,買基金的人越來越多,最近我這邊也陸續有一些從來沒買過基金的朋友讓推薦幾個。
總的來說,大家的錢開始按照國家的設計和引導往股市里進了,大概率還會持續,除非市場出現大的下跌。短期也要謹慎點,我的經驗,一般短期有一些從來不炒股的人進場了,就要回調一下,得先讓新韭菜接受一下A股的毒打和教育才行,不能讓他們太囂張,覺得賺錢太容易。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