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及分類
糖是天然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是飲料、糖果、糕點等含糖食品和制藥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為- -種甜味食料,是人體所必須的三大養分(糖、蛋白質、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給人體較高的熱量(- -公斤食糖可產生3900大卡的熱量)。
食糖的分類較為多樣,按照生產原料可分為甘蔗糖和甜菜糖。甘蔗是適宜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的作物,其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需要較高的溫度和充沛的雨量,-般要求全年大于10C的活動積溫為 -,年8照時數14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球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許多國家都種植甘蔗,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少數發達地區。甜菜生長于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如歐盟、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亞洲地區,如日本、俄羅斯和我國北部等。-些國家如中國、美國、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生產甘蔗糖又生產甜菜糖。我國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國家之- - ,已有2000多 年的歷史,而用甜菜制糖的歷史只有幾十年。從全球看,利用甘蔗生產食糖的數量遠大于甜菜,兩者的比例已接近8:2。盡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質.上無甚差別,國家標準對兩者同樣適用。
根據加工環節、加工工藝、深加工程度、專用性等不同,食糖又可以分為原糖、白砂糖、綿白糖、冰糖、方糖、紅糖等。白砂糖、綿白糖俗稱白糖。食品、飲料工業和民用消費量最大的為白砂糖,我國生產的- -級及以上等級的白砂糖占我國食糖生產總量的90%以上。
根據制糖工藝的不同,白砂糖可分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保質期較長,質量較好,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糖廠生產的是硫化糖,但碳化糖比例近幾年逐漸提高,目前約占全國總供應量的1/3。
2、生產和加工
由于所處緯度和氣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輸出國(地區)的制糖生產期(糖料收獲期)不同。世界食糖榨季開始與結束時間見表1。習慣上,世界食糖生產銷售年度期從10月至翌年9月計算。

我國食糖的生產銷售年度從當年10月到翌年的9月,開榨時間由北向南各不相同。一般講,我國制糖生產期從11月至翌年4月。甜菜糖榨季從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開榨,到次年的2月結束。甘蔗糖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11月中旬或12月.初開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開榨,到次年的4月-6月結束。
甘蔗制糖(精煉糖)有兩種方法: - -種是用亞硫酸法或者碳酸法直接生產白糖(一步法); 另-種是先用石灰法制造原糖,然后在精煉廠再回溶、提凈,再次結晶成為精煉糖(二步法)。歐美等發達國家制糖一般采用=步法,我國糖廠全部采用一步法。
甜菜制糖一般采用滲出法提糖或用碳酸法澄清直接生產白糖,不生產原糖。
3、存儲及運輸
甘蔗不可以長期儲存,一旦砍倒必須馬.上送糖廠加工,以收獲后不超過2天加工為宜,不然糖分就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損失。白砂糖存放時間受氣候條件、加工質量、保管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加工質量好、氣候條件好、保管條件好的情況下,白糖可存放2- 3年;而在加工質量差、氣候條件差、保管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保存半年左右。目前,我國白砂糖的出廠質量大都能達到國標(-2018)- -級標準,但是,受加工工藝的影響,在相同的儲存條件下不同工廠生產的- -級白砂糖保質期差別較大。白砂糖保管不善或保存時間過長容易出現如下問題: - -是受潮、溶化、流漿、結塊;二是色值變化,顏色變黃;三是污染,理化指標及衛生指標超標。
4、用途
食糖工業用途大致占到食糖消費結構中的58%,民用消費占42%。工業消費主要指食品加工用糖消費,主要用于糖果、碳酸飲料、果汁飲料、速凍食品、罐頭、糕點、餅干、乳制品、果脯、蜜餞等生產,其中糖果的單位重量用糖比例最高,碳酸飲料由于產量很大,也是重要的食糖用途。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