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食用油的現狀
從2011年開始,我國食用油市場出現了產能過剩。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減少產能過剩影響,各大食用油廠商開始了激烈的價格戰、食用油產業利潤持續縮水。近兩年,隨著大豆等商品價格價格持續低迷,食用油企業成本大幅降低,利潤又得以恢復。隨著競爭的加劇,各種中小企業也將難免淘汰出局的命運,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
我國食用油行業將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一體化發展。就大豆和棕櫚油而言,國內很多企業都是從國外進口相同的原材料生產不同品牌的食用油,差異化很小。
從消費升級來看,食用油消費升級將進行三個階段發展:一是散裝油向小包裝油方向發展;二是草本油中低端(如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向中高端(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方向發展;三是草本油向木本油(茶籽油、堅果油、橄欖油等)方向發展。
就目前階段而言,木本油顯然價格不夠親民。我個人認為中高端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機會最大。
二:各食用油之間的對比
(1) 豆油
占主導地位,但市場份額在逐漸下降。目前我國豆油市場份額依然高達48%左右,低于美國豆油的57%,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對轉基因食品接受程度較高,另一方面是我國花生油的大力崛起。
豆油的特點是:價格便宜、口感較好、起煙點高。
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一路下跌,刷新了近幾年以來的新低。在大豆油價格低迷的時候,市場份額依然只是保持穩定。我國消費升級已經有所體現,價格已經不再是居民消費最重要的因素了。個人預計,未來大豆油市場份額會進一步下降。
(2) 菜籽油
傳統菜籽油是“雙高”(高芥酸、高硫苷)油,氣味重、澀口,高芥酸、高硫苷對人體有害,而美國的菜籽油是經過改良過的雙低油菜籽,大大降低了這兩種物質的含量,同時其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于7%,長期食用低芥酸菜籽油的人膽固醇總量比常規飲食的人群低15%至20%,其心血管病發生率也相應減少,有“廉價橄欖油”之美譽,FDA和美國心臟學會都向消費者推薦這種油,但雙低菜籽油成本較高。美國菜籽油消費量約16.8%,與我國的17%相當。
(3) 棕櫚油
棕櫚油飽含脂肪酸含量高,廣泛運用于方便面、快餐店油炸食品,棕櫚油應該是過去我國增長最快的品種之一,主要受益于國內油炸食品(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歸功于肯德基、麥當勞)的迅猛發展,當前,我國棕櫚油市場份額高達18%,而美國市場份額約為7.5%,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棕櫚油市場份額大概率會逐步下滑。
國內消費的棕櫚油,完全依靠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口,因而國內食用油市場直接受到國外行情牽制。一旦油脂油料采購成本過高,都會給國內企業帶來經營上的虧損。
(4) 花生油
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80%以上,有一定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作用。氣味香、口感好,加上近幾年魯花的強力崛起,花生油在國內市場份額超過10%,由于售價貴過大豆油,從消費金額來看,花生油占比超過20%。
花生油容易受黃曲霉毒素感染,所以在購買花生油時候,小作坊生產的千萬別買。
當前花生價格處于近幾年的高位,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花生油產量和需求量基本持平。供需平衡又會導致原材料價格較為堅挺,所以花生油相對抗跌。但花生油價格相對于豆油貴了不少,市場份額在基數并不小的情況下趨于穩定。
(5) 玉米油
與普通食用植物油相比較,玉米油有三大優點:A、精煉玉米油含有86%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降血壓等作用;B、玉米油中維生素E 含量較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穩定性;C、玉米油甾醇含量達/l00g,遠高于葵花籽油和大豆油。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在抗癌、抗病毒、免疫調節等方面有明顯功效。
玉米油起煙點也較高,適合中式烹飪,適合炒。
受政策保“價”護航及玉米市場本身低迷態勢影響,國內玉米市場依然面臨嚴重的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的問題。玉米市場供給寬松、需求疲弱,使得2015年玉米深加工企業開機率大幅增加,也導致了深加工企業產能嚴重過深,玉米市場依然是面臨供應大幅大于需求。

玉米價格在未來幾年大概率會持續低迷,這也使得玉米油生產商逐步增加了對該品類的投入,競爭進一步趨于激烈。
玉米油價格比豆油貴60%,但比花生油便宜30%,屬于中檔草本植物油。
(6) 橄欖油
2015年國內橄欖油需求大約是4萬噸,而超過3萬多噸依賴進口,國內自產產量不足5000噸。同時,由于規模小,國內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前期投入成本又比較大,導致國內自產的橄欖油成本較進口反而高出50%左右。最近國內也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對甘肅等地區橄欖油行業的扶持,但短時間內供需格局難以改變。
橄欖油和山茶油同為高檔木本植物油,山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約為89.9%,稍優于橄欖油(88.6%),兩者具有較強的替代關系。國產山茶油的價格目前略低于進口橄欖油,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
油橄欖種植目前已成為提高隴南等西部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費結構的升級,中國今后橄欖油消費市場潛力大,呈不斷增長趨勢。
橄欖油和芝麻油一樣,起煙點比較低,對中式烹飪喜歡爆炒而言,其實也不是很適用。
橄欖油和茶油價格昂貴,目前屬于極小的品類。
三:玉米油市場狀況
玉米油屬于中高端健康食用油,價格適中,是過去十幾年來增長最快的食用油品類之一,當前玉米油市場集中度高,金龍魚、西王、長壽花、福臨門市場份額之和超過85%,其中金龍魚是行業龍頭,年銷量在20萬噸左右,市場份額將近25%,但玉米油收入增速僅2-3%,
中國每年的玉米總產量大約為1.6 億噸,其中80%的玉米用作了飼料。20%的玉米進行深加工,做成淀粉,既有3000 萬噸左右,其中玉米胚芽剝離出品率為7%,胚芽的出油率約為42%,因此中國玉米油每年全部產量為80多萬噸,中國每年的食用油總量為2500 萬噸,玉米油供應量占比3.2%,占比非常小,如果只算精煉油的話,玉米油大約提供的只有55萬噸,占比2.2%(美國食用玉米油占14%左右),玉米油目前市場規模僅76億,所以玉米油是名符其實的小油種,當然在基數很小的情況下,玉米油還是保持了高增長,在2009年,銷量占比只有1%左右。
玉米油和主流大豆油不同之一是玉米油受進出口影響很小。進口玉米油和國內各品牌玉米油相比較毫無競爭優勢。就價格而言,玉米油通常較大豆油有一定溢價。國外通常在11%左右。
玉米加工產業鏈:
從圖中可以看出,玉米油上游是玉米深加工的副產物:玉米胚芽。
關于玉米胚芽:
玉米胚芽主要來自玉米淀粉、淀粉糖等企業。淀粉及淀粉糖行業主要分布于山東、吉林等玉米主產省份,屬于比較成熟和穩定的行業。
玉米胚芽重量占玉米顆粒重量的比例約為7%,也就是玉米最精華的部分是胚芽,80萬粒的胚芽才會生產出一桶5升的玉米油。
在不考慮種植轉基因的玉米的情況下,按照1噸玉米大約只能出0.025噸的精煉油,且只有做玉米深加工企業才會把胚芽提煉出來,而玉米最大用途-飼料產業并不提取胚芽,按照1.7億噸的玉米產量,30%的深加工比例,預計未來玉米油的量理論值在127.5萬噸。
所以,雖然玉米行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但對玉米油行業而言,玉米胚芽卻是將來產能擴張的制約瓶頸。以后玉米油的競爭將從下游往上轉移,最終將轉變為胚芽的競爭。玉米胚芽還比較矯情,存放時間過長,不但油份散失,出油率低,還可能解酯酶水解的作用,會過早開始水解變質影響質量。所以,如果依靠進口,也只能是進口毛油再進行深加工,不可能直接進口玉米胚芽。
玉米油加工后的副產物:胚芽粕
胚芽粕主要客戶為飼料生產加工企業。前期隨玉米以及大宗飼料原料價格下滑,胚芽粕價格一直低迷,雖然養殖業有復蘇跡象,但整個玉米產業依然面臨嚴重產能過剩,預計未來幾年胚芽粕價格繼續盤底,這也會直接影響到玉米油生產企業的利潤率。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