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糾正你一點,量化交易并沒有你想得那么神秘,總有人覺得,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秘的萬能公式,你只要把這個公式寫到電腦里面,讓電腦運行,你就可以發財。
因此,我先給你介紹量化交易,再給你遞進分析。
目前市面上對量化交易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是認為電腦可以把很多數據、指標等綜合起來,通過對這些東西的歷史數據做出分析,處理,然后電腦再交易,那么這是量化交易。
第二種,是認為量化交易的核心是主觀交易,因此所有的量化交易應該是以人腦為基礎的,這種量化交易,是賦予電腦以人的判斷,通過算法交易實現,實際上貼近于智能化交易,也被大眾稱之為量化交易。
兩種做法其實都有道理,第一種如果是建立在,在大數據中尋找價格波動的規律,然后根據該種規律來交易是對的。只是第一種量化交易,最后也一定會走向第二種,因為找到了規律以后,需要利用規律,那么這必然有人的智慧在其中,因此第二種實際上才是量化交易的最終歸宿,也就是智能化交易。
第一種看法,常常被人直觀的以為,是丟一堆龐大的數據給電腦,電腦就可以通過數據交易掙錢,或者是一大堆指標疊加一起,仿佛過濾以后,就是一個優秀的交易策略。
如果說量化交易的最終歸宿是“智能化交易”,那就好像科學家造機器人一樣,以人為模板,人才是最核心的,即使機器人沒有人指揮,可以自動運行,那也是仿真真人的思想自動運行的。
主觀交易的地位相當于是一個人,而量化交易,相當于是高智能的仿真人。
所以這個仿真人的思維判斷都會根據那個模版人來進行,他們的思維本體是一致的。
只是肉體有差別,思維判斷都是人類的映射,假如本體是一個弱智,那么這個仿真人也是弱智,假如本體是一個高智商,那么仿真人也是高智商判斷。
所以智能化交易的關鍵一點,是本體的優秀,也就是說,主觀交易必須優秀,這是智能化交易優秀的基礎。
根據上面的描述,你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主觀交易是否可以實現穩定盈利?”
根據二八定律,其實可以推出,主觀交易的交易員,是有實現穩定盈利的。
只是非常少,少不代表不存在,就好像有人覺得95%的人都是虧的,所以可以認為市場上沒人掙錢。這是很荒謬的,這就好像是在說“大家的平均長度是10公分,結果小王的只有2公分,因此小王相當于沒有雞兒”,簡直是駭人聽聞。
主觀交易確實存在著穩定盈利的,二八定律只是推導出,而現實中是否存在呢?
我只需要舉出一個例子存在,就可以證明確實存在。
比如“白糖短線天王,何俊”就是其一。這里就不介紹過多了,可以自行百度,目前他已經是香港人了。
目前,天朝現實存在的交易者盈利的,多數比較低調,或者移民海外。
因為在天朝有錢,是假有錢,在天朝有權才是真有錢,所以為了規避政策性風險,基本上移民海外的多。
另外的交易者,由于資金容量的限制,他們雖然掙錢了,也比較低調,不然誰都難以保證,自己是不是下一個徐翔。
我這邊并不是要給何俊打廣告,人家也不稀罕這個,畢竟人家和付海棠不一樣,付海棠開課是主業,何俊這塊不是主業。
上海也有何俊的私募公司。
按普通人理解,都可以點鼠標盈利了,那還搞這種公司干嘛?
這就好像,有人問一個貧民,你以后有錢要干嘛?他說,“我以后要一頓吃10個包子,帶五花肉的!”
簡直是現實版的“何不食肉糜”。
其實要理解為什么還要這種公司,你要考慮人家的環境,當你處于高端圈子的時候,周圍都是手上一大把鈔票的土豪,也不懂要投資啥好,于是就有話說,“聽說何兄操盤不錯,不然我投個一千萬吧,虧了算我的,盈利五五開。”(當我瞎比吧)
何兄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1、要是拒絕的話,“你不把我當朋友”
2、要是不拒絕的話,就會有更多資金過來,資金容量可能有限。
所以,這時候選擇開私募公司,通過私募公司,把土豪要理財的需求,轉移給私募,然后再通過私募平臺吸引一些操盤好的一起,共謀大計。
通過自己本身優秀的操盤實力,來吸引更多的優秀盤手,再把這些身邊的土豪資源巧妙的介紹到底下的私募公司,讓底下的盤手來接著。
這樣既巧妙的化解了何兄自己的尷尬,也把資金給了那些確實需要資金的盤手,同時還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圈子,把更多的操盤厲害的人聚起來。
不過,那個吃10個包子的人可能會說
1、開公司是要納稅的,開個公司操盤是給國家多納稅,肯定有鬼。
2、既然那么能盈利,干嘛要和別人分成呢?
所以還不如多看看live。
我不是何俊,那個尷尬也不是他和我說的,只是按照理性分析得出的,確實有這種尷尬,因此通過這種共贏的方式來運作私募,是有這個動機的。
回到大題目,市場上存在穩定盈利的主觀交易,也存在穩定盈利的量化交易,只是非常少,少到你以為那兩公分的雞兒你可以忽略不計。
來源:知乎-夢方破紅顏沫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