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期貨開戶 | 手續費 + 1 分

    點擊查看最新手續費保證金一覽表

    油菜籽產量畝產量多少?

    推薦答案

    近年來,油菜種植區與菜油、菜粕的主銷區開始從傳統的長江流域如湖北、湖南等地向青、蒙、川、渝等地轉移,同時進口產品對國產油菜籽、菜油、菜粕的擠壓不斷加強,國產油菜籽及其下游產業企業生存困難。面對生存問題,青、蒙、川、渝等地油菜產業企業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特別是青、蒙等地油菜產業企業充分發揮品質優勢,并主動利用期貨等工具,不斷降低經營風險與成本,最終闖出一條新出路。

    7月中上旬,期貨日報記者對青、蒙兩地2018年春播油菜生產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走訪了大宋農業公司、文泰糧油公司、呼倫貝爾合適佳食品有限公司、海拉爾農墾集團、滿洲里恒升糧油進出口公司等相關企業及部分農場、農戶。

    從調研情況來看,青、蒙春播油菜正在異軍突起,穩中有增的種植面積打下了扎實的市場發展基礎,規模化、機械化、良種化的生產模式提高了市場竟爭力,專業化、高品質化、品牌化的產品開發策略打開了高端食用油市場銷路,產業企業積極靈活地運用期貨工具與市場平臺創造了穩步發展的外部環境。

    A 油菜面積穩中有升 生產成本逐漸下降

    青、蒙兩地具有典型的高寒、干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內陸性氣候特征,是春播油菜的最佳生態適宜區,也是我國僅有的幾個油菜規模化種植地區。近十幾年來,青、蒙油菜種植面積呈現穩中有增態勢,油菜籽年產量保持在數十萬噸以上。由于兩地生產的油菜籽質量好、含油量高,每年都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信息處處長張立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隨著臨儲菜油收購政策的取消,國內菜油市場明顯地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征。近年來,雖然一些油菜傳統種植區的產業企業規模縮小,市場份額被擠占,但青、蒙、川、渝等地油菜產業卻蓬勃發展起來,不但種植面積穩步增加,種植成本也逐年降低,當地農民種植油菜的收入也穩步增長。

    究其原因,這與青、蒙、川、渝等油菜產區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別是與當地居民喜食菜油有很大關系,當然這也離不開當地油菜產業企業不斷提高經營水平,不斷開發新產品,并把具有特殊香味與營養成分的菜油銷往全國各地有很大關系。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青、蒙地區的油菜田不是像內地那樣這邊一小塊那邊一塊種植的,而是大片大片田地連在一起種植。由于地廣人稀,在青、蒙地區,一家農戶種植數千畝油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種植上了規模以后,農民更樂意于在油菜的播種、收割等生產環節使用大型機械。在這種情況下,當地農民種植油菜的成本逐年下調,收益穩步提高,讓農民保持了較高的種植積極性。

    “規模化種植與大型機械的使用令青、蒙產油菜籽及其下游產品更具成本優勢。”青海大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青、蒙地區油菜生產為一年一熟制,因日照強、晝夜溫差大,所產油菜籽含油量較高,令所產菜油營養成分豐富,最終讓油菜籽與菜油的收購價與銷售價也較高。成本低、售價高,種植油菜的收入自然不錯。

    根據一些社會機構的調查與統計,當前我國油菜籽年產量在450萬到600萬噸,春播油菜籽產量在70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青海、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其中青海20萬噸左右,內蒙古40萬噸左右。

    在青海一家以種植油菜為主的農場記者了解到,青海春播油菜種植區主要分布在海東農業區、海北環湖地區以及柴達木盆地,種植面積在300萬畝左右,生產年度間種植面積變化不大,當地農民具有種植油菜的傳統習慣。從當地農民油菜種植規模與方式來看,規模化、機械化程度較高,油菜種子較為傳統,大部分油菜品種為適宜當地生長且產出的油菜籽品質較高的品種。

    從青海數家大型油脂壓榨企業記者獲悉,為了保證原料純正,很多油廠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來保證原料的供應,主要通過與當地油菜種植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戶簽訂油菜籽收購合同等“訂單”的方式來采購原料,部分油廠還流轉了大量的土地,并建立了種植基地來保障油菜籽供應。另據了解,青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高原大 陸性氣候為油菜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油菜籽出油率可達到39%—42%。

    呼倫貝爾合適佳食品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閆文正對記者介紹說,內蒙古的油菜籽種植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約330萬畝。在正常年份,當地農民喜歡將油菜與小麥輪茬種植,油菜種植面積的增減主要受上一年種植收益及政策因素影響。

    在海拉爾農墾的數家農場調研時記者發現,這里的大部分農場仍實行集體化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與發揮了當地人少地多與集團化種植優勢,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取到了良好的效益,如一名普通農場青工一個月的穩定收入可達6000元。

    海拉爾農墾下屬的一家農場負責人表示,今年內蒙古雨水較多,十分有利于春播油菜、春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今年整個農墾系統春播油菜面積在200萬到300萬畝,預計單產在260—300斤,年產量在30萬噸左右。

    從青、蒙兩地春播油菜種植成本與租地費用等來看,兩地生產的油菜籽成本普遍低于內地。據記者了解,包括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在內,青海地區春播油菜生產成本在350元/畝,油菜籽畝產在270—280斤,近兩年來的市場收購價為2.5—2.6元/斤,每畝所產油菜籽銷售收入在700元左右。如果不考慮人工費用,種植油菜每畝毛利在200—300元。另據記者了解,當地租地成本較低,普遍在100—150元/畝,遠低于內地的租地費用。內蒙古地區農墾系統春播油菜種植成本為200—250元/畝,主要原因是農墾系統的土地成本較低,當地個體種植戶租地成本在130—170元/畝。

    綜合來看,今后大力發展青、蒙兩地春播油菜產業優勢明顯、后勁十足,主要原因是有條件、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以海拉爾農墾集團為例,集團資源豐富,擁有600萬畝耕地、1000萬畝草場、近百萬畝林地和水面,油菜籽最高年產量一度達到30萬噸。

    B 品質高成為兩地產菜油最大競爭優勢

    近年來,不斷有青、蒙產新品牌菜油走進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超市,擺放到了我們餐桌上。

    “堅持專業化、高品質化、品牌化的產品開發策略,是青、蒙產菜油打開高端食用油市場銷路的主要原因。”張立偉認為,青、蒙產菜油最大的特點與優勢是綠色、非轉基因、營養成分豐富和香味獨特,在信息傳播與物流不暢的年代,青、蒙產菜油品質雖高,但市場上很難見到,也沒有太多的消費者對其了解。如今,青、蒙地區的油脂企業通過提高品質、加強品牌宣傳、利用電商平臺等手段讓青、蒙產菜油在國內油脂市場異軍突起。

    “蒼茫謠,芥花香”。在呼倫貝爾市記者發現,芥花油正在成為這個城市的新名片。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自古就以蒼茫氣象與富足豐饒聞名天下。而今,一朵美麗芥花,又讓這塊豐饒的土地再得美名。

    油菜籽產量畝產量多少?

    海拉爾農墾集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蒼茫謠”牌芥花油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健康食用油品牌,為整個呼倫貝爾農業經濟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品質為基、走向品牌的創新之路。

    據了解,呼倫貝爾市芥花油產業有著近40年的發展歷史。在雙低油菜育種種植、生產加工和產品研發方面處于領先水平。芥花油口感清香,與現代人“清淡飲食”的理念一致,符合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我們公司生產的高端菜油一斤要賣80元,現在公司的大部分產品銷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青海文泰糧油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躍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資金、人才、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青海菜油產業處于“散、亂、小、差”低水平發展的尷尬境地,高品質的菜油始終沒有一個在國內能形成影響力的特色品牌。近年來,以菜籽油為代表的青海食用油企業,通過走專業化、高品質化、品牌化的產品開發道路嘗試創新突破,當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劉躍告訴記者,青、蒙兩地的大宋農業公司、文泰糧油公司、呼倫貝爾合適佳食品有限公司、海拉爾農墾集團、滿洲里恒升糧油進出口公司等均在菜油生產工藝、產品研發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成功研發出高原菜油冷加工等新工藝,讓土榨工藝優化與產能升級等得到了同步提高,生產出來的菜油不但保持原有的獨特香味,而且保證營養成本不流失,當前很受市場歡迎,如文泰糧油公司生產的高端活性菜油、活性亞麻籽油的市場占有率不斷得到提高。

    在滿洲里恒升糧油進出口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榨油車間設計加工能力為日加工油菜籽1000噸,年加工能力30萬噸,年產10萬噸菜油,是集進出口貿易、油菜籽收購、加工、成品油銷售為一體的滿洲里市重點龍頭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張文華介紹,公司原料來自精選的俄羅斯產純天然、無污染的雙低油菜籽,產品具有綠色、低芥酸、低硫甙、物理壓榨的特點,當前產品銷售已覆蓋全國各大城市。下一步,在穩定俄羅斯油菜籽進口加工業務的同時,公司將逐步打造成為俄羅斯糧油進口物流基地。青、蒙兩地油脂加工企業未來所需原料完全可以通過進口俄羅斯等國的油菜籽來滿足。

    劉躍告訴記者,他們公司近年來每年均要經滿洲里口岸進口一部分高品質原料。據專業人士介紹,滿洲里為我國進口俄羅斯油菜籽的重要口岸,二連浩特為進口蒙古國油菜籽的指定口岸。從進口俄羅斯油菜籽的品質來看,其為非轉基因“雙低”油菜籽,含油率大多在43%以上,進口成本較低。與此同時,國內部分企業赴俄羅斯所生產的油菜籽成本更低,由于地租只有1元/畝,在俄羅斯租地種植油菜且把收獲的油菜籽運回國內很劃算。

    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年消費量已突破3000萬噸,但國產食用植物油卻常年徘徊在1000萬噸左右,致使我國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在30%左右。預計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食用植物油仍將呈現嚴重產不足需的局面。因此,我國油菜產業的發展空間很大,青、蒙產菜油靠品質取勝的道路會越走越寬廣。

    C 兩地菜油企業需主動靈活地運用期貨工具

    與國內沿海地區油廠通過期貨點價來確定原料采購成本、通過基差報價進行菜粕與菜油等產品銷售、通過套保與倉單質押等操作來規避產成品和原料庫存價格波動風險相比,青、蒙兩地菜油產業企業的原料采購、產品銷售等無疑還處在較為原始的現貨貿易階段,“一口價”定價模式在現貨貿易中還較為流行。與此同時,很多產業企業明明很清楚自己所代為儲存的臨儲菜油等品質很好,但苦于沒有資金、沒有較為安全的價格風險防控方法而不敢放手參與競拍,眼睜睜地失去了很多市場機會。

    張立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當前國內油脂市場的運行規律來看,以往界線分明的原料供應、產品消費的淡旺季開始模糊甚至消失了。特別令產業企業關注的是,隨著油脂市場全球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國內外油料油脂的波動加劇,不同油品之間的替代性增強,各品種間的價差變動較大,這隨時隨地都會影響到具體某個品種的市場供求關系、價格漲跌。在這種情況下,青、蒙兩地菜油產業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市場知識,學會使用期貨工具。

    目前,在國內油脂市場超大型企業主導定價、大型貿易企業跟隨喊價、本地壓榨企業獨立定價與基差交易等漸成常態,更多的產業企業需要通過使用期貨工具與市場平臺來保證企業的經營穩定,讓企業的經營利潤得到保障。

    中糧期貨油脂油料專家張凌杰認為,基差交易已逐漸成為大宗商品貿易的一種主流趨勢,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在市場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先于其他企業對生產原料、產品庫存等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等更有利于企業控制成本與鎖定利潤。而在當前商品市場貿易速度不斷加快之際,企業合理運用點價模式等將擁有更多的市場主動權、選擇權,將增強企業經營的靈活性。

    D 規范產業發展政策要跟上

    記者調研與查閱到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青海油菜籽年產量在30萬噸左右,當地規模以上企業油菜籽壓榨能力則超過了80萬噸/年,同時農村作坊和濃香菜油壓榨能力超過了20萬噸/年,壓榨能力嚴重過剩。由于開機率不足,規模以上企業生產菜油普通虧損較重,部分企業長期處于停產狀態。從內蒙古的市場狀況來看,該地油菜籽產量官方公布在40萬噸左右,當地產業企業反映實際產量在30萬噸左右。由于該地小榨油菜籽企業較少,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原料較為充足,但菜油及菜粕外銷困難,部分企業長期停工。

    目前,青、蒙兩地油菜籽壓榨產能已嚴重過剩,行業人士建議,當地產業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走大力發展高端食用菜油之路。

    張立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當前在青、蒙兩地油菜籽與菜油市場出現另一種現象也值得十分關注,即俄羅斯和蒙古國油菜籽進口量不斷增加,長期來看會對兩地國產油菜籽、菜油市場形成沖擊。

    “近年來,進口俄羅斯和蒙古國油菜籽完稅成本在3500—4000元/噸,遠低于國產油菜籽價格,導致進口量快速增加。2017年內蒙古共從俄羅斯和蒙古國進口油菜籽18萬噸,同比大幅增加11.6萬噸,增幅高達181%。其中,從俄羅斯進口6.4萬噸,從蒙古國進口11.6萬噸。盡管有關部門要求進口俄羅斯和蒙古國菜籽要在當地定點工廠加工,但由于壓榨油菜籽利潤較低,加上菜油和菜粕銷售困難,實際上80%以上的進口兩國油菜籽都銷往內地,由于價格優勢明顯,對國產油菜籽市場沖擊較大。”張立偉說,據部分國內農場和油菜籽貿易商反映,青、蒙兩地產油菜籽已從去年上市時的4600元/噸降到了現在的3600元/噸,當前部分產區仍有庫存油菜籽待銷。

    張立偉認為,針對青、蒙兩地油菜產業的長期發展,有關機構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扶持與規范: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春播油菜種植面積。青海和內蒙古土地集約化程度高,利于展開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降低種植成本。此外,當地氣候和土壤適合種植油菜,而油菜種植使用化肥少,有利于涵養地力。考慮到我國油脂對外依存度高,有關機構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增加油菜良種補貼和災害保險補貼,內蒙古外銷油菜籽減免高速通行費等,支持和鼓勵當地擴大春播油菜面積。

    二要支持企業建立種植基地和訂單農業。支持當地和外省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油脂加工企業,建立原料生產基地,與農戶簽訂產銷訂單,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基地能按需生產,積極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使有限的土地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要嚴格執行進口油菜籽就地定點加工的規定,嚴禁進口油菜籽就地銷售,沖擊當地市場。國內農業資源稟賦貧乏,國產油菜籽生產成本明顯高于國外,為防止進口油菜籽沖擊當地市場,企業應嚴格執行進口油菜籽定點加工的規定。有關機構應加強對進口油菜籽企業的資格審查,進口企業必須具備加工生產的能力,跟蹤企業的生產過程,確保進口油菜籽就地加工,嚴禁出現進口油菜籽轉售的現象,保證國內農戶種植油菜的利益不受損害。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