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結構決定發展地位,2016年起行業迎來上升周期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是“富煤貧油少氣”,替代進口的戰略需求迫切。經過數十年的示范性建設,技術方面尤其是液化技術得到長遠發展,國內煤制甲醇、煤制烯烴以及煤制油品等以石油替代為目的現代煤化工得到了迅速發展。受環評收緊、國際油價下跌、資金等因素影響,行業自2014年進入冷淡期,2016年隨著環評放寬、國家態度轉暖,行業迎來了向上的拐點。
2、油價帶動煤化工經濟效益,煤制乙二醇最具發展前景
新型煤化工項目的經濟性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煤價、油價、產品市場價格等。煤制油、煤制氣和煤制烯烴產品的盈虧平衡點多在油價60~85美元/桶,其中各煤化工產品按生產經濟性從高到低分別是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在目前高油價的背景下,煤化工項目經濟效益顯著。
3、投資規模隨油價上漲逐級打開,市場投資空間可期

2018年油價延續上漲趨勢,行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煤制油項目從2018年1季度起開始盈利,已規劃未投產規模達1267億元,我們預計未來可實現投資達500億元;煤制天然氣受天然氣終端價格固定影響,短期內虧損情況無法改變,投資意愿較弱;煤制烯烴受益目前高利潤,企業投資意愿較為強烈,預計未來有近千億投資將會落地;產能缺口擴大給煤制乙二醇帶來充沛增量空間,同時低成本、高利潤、審批權下放等利好因素使得地方企業投資意愿極強,預計未來也會是近千億市場。
4、中國化學競爭優勢顯著,行業整體朝著多聯產方向發展
中國化學屬于煤化工行業龍頭,覆蓋領域全面,整體優勢明顯。公司下屬設計院眾多,在煤化工主體項目的前半部分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的施工業績。同時,相對于單產的煤化工裝置,具有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等特征的多聯產裝置在綜合投資規模、生產成本、能耗等關鍵指標上優勢顯著,成為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向。
風險因素:油價大幅度下滑,煤化工投資額不及預期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