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下跌速度超預期。元旦之后僅一個月時間,滬指就下跌了7.65%,進入3月以來,截至15日,滬指月內已累計下跌11.51%,這種下跌速度是十分少見的。2019年1月,滬指從2440點起步,股市以慢牛節奏運行了整整三年,期間最大的一次調整發生在2019年,指數從2019年4月8日的3288點跌到8月5日的2821點,區間下跌15%,但調整時間持續了近4個月。2020年春節期間,我國突發新冠疫情,股市農歷新年之后一度遭到嚴重沖擊,但指數只是下跌了8%,持續的時間僅有一天。
其二,股市下跌與基本面相背離。更準確地說,股市是在利好頻出的背景下出現了大幅度下跌。2021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會議公報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從這個會議基調看,2022年的經濟工作重點是穩增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大方向是放松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每當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處于寬松狀態,股市運行趨勢都是上漲的。但此次信息公布之后,滬指只上漲了2%,隨后便出現調整。就在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增速創2021年7月以來新高;而昨日的A股三大股指均大跌,滬深兩市超4400只個股下跌,僅246只上漲。

其三,機構投資者損失超預期。散戶投資者一般只能靠做多賺錢,但機構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不僅可以做多賺錢,也可以做空賺錢,只要做對了方向就可以盈利。但如果市場出現超預期下跌,則意味著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也不可避免出現損失,當下的情況正是如此。機構投資者虧損超預期的事實反過來可以佐證市場下跌的超預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