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期貨開戶 | 手續費 + 1 分

    點擊查看最新手續費保證金一覽表

    推薦答案

    規避風險降本增效

    近幾年,全球宏觀市場日益復雜,國內石化產業擴張方興未艾,伴隨著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聚烯烴企業開始利用期貨等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基差交易作為當前市場中最為流行的模式之一,實體企業對其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近期,在由大商所主辦、物產中大期貨協辦的“DCE.產業行期中有化第二期”活動上,與會嘉賓就宏觀熱點對化工板塊的影響、聚烯烴供需情況及下半年行情展望、基差交易服務塑料產業模式等內容進行探討交流與分享,幫助產業企業把握市場脈絡,運用多模式對沖方案,提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油化工波動加大,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增強

    “今年上半年,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以及各類能源價格的走強,PE、PP一度出現各工藝全線虧損的情況。油制聚烯烴利潤被不斷壓縮,甚至出現虧損。”弘則彌道(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聚烯烴分析師陳聰聰介紹,進入3月,低效益導致上游的油制一體化裝置先后開始減產降負,開工率下滑,產量同步回落。“目前上游利潤依然處于低位,近期油制裝置開工率還在進一步回落,按照利潤與開工率的時間差,未來1—2個月內很難看到油制產能供應有大幅的增量。”陳聰聰說。

    與此同時,上游的虧損導致生產上開始減產降負。據了解,上半年PP、PE開工率從2月底開始高位回落,整個二季度都維持偏低水平。“雖然按照計劃的開工率,下半年將環比回升,但考慮到未來肯定還有較多的檢修計劃和變動,上游開工率偏差也會逐步擴大。”陳聰聰稱,隨著PP、PE產能擴張,供應逐步過剩,上游企業低利潤將成為常態,短期產能依然難見起色,未來回升空間需要跟進上游企業的利潤修復情況。

    從能源化工板塊運行邏輯來看,產業鏈利潤集中在原油端,下游產品微利或虧損,產業鏈利潤再分配需要擠壓上游利潤。

    “過去十多年的從業經歷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市場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價格風險一直伴隨著企業的成長。”與會嘉賓表示,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企業也認識到用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是企業的“必修課”,同時也是企業基業長青非常關鍵的環節。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聚烯烴市場中,企業風險管理常用的模式有針對庫存的賣出套期保值、通過期貨建立虛擬庫存等。此外,還有些企業通過場外期權進行備兌和開展含權貿易等。

    聚烯烴產業對基差交易模式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較高,尤其是在中間貿易商環節。目前基差定價已成為華東、華南等聚烯烴主銷區的主流定價形式。相對而言,上游煉廠和煤化工企業對基差交易模式的接受度一般,但也處于不斷提升的過程中。

    物產中大期貨有限公司怎么樣?物產中大與物產中拓?

    “與期貨傳統套保模式相比,基差交易的優勢在于將價格單邊波動的風險轉化為基差波動風險,相對而言,在面臨極端行情時,市場價格波動引發的風險更小。”物產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此外,通過基差交易,下游客戶在采購時可以拿到比傳統貿易商的一口價更優惠的貨源,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鎖價優勢凸顯,基差交易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景川向記者表示,基差報價相對傳統一口價的優勢會更明顯,上游生產和貿易型企業判斷基差將走強時,更傾向于開展基差交易,企業在銷售時不僅能達到保值的目的,還能獲得超額基差收益。下游加工企業在采購時,傾向于在期貨下跌時通過基差貿易采購原材料。

    在他看來,今年以來,聚烯烴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操作時,針對風險敞口的管理難度和要求大幅提升,需要時刻關注市場風向、單邊行情和基差趨勢的變化。

    對于風險管理的運用,景川舉例說,華北某塑料加工企業今年1月接到一批訂單,計劃春節后生產交貨,需要采購500噸原料。臨近春節,該企業在資金和倉儲上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和風險,但又擔心春節后原料價格上漲侵蝕銷售利潤,因此打算通過期貨市場對原料進行保值。

    1月底,該企業與其客戶簽訂銷售合同,確定銷售數量和價格,此時原料市場價格7900元/噸。因此,該企業以7950元/噸的開倉價格在期貨盤面買入100手合約。在該企業春節后復工開始生產該訂單時,原料市場價格上漲至8600元/噸,因此企業在盤面賣出平倉100手合約,平倉均價8680元/噸。最終,該企業實現了期現綜合收益1.5萬元,實際采購成本為7870元/噸。通過在期貨市場買入套期保值,成功規避了由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從而控制了原料采購成本。

    他還舉例稱,今年上半年某PVC貿易商常備庫存1000噸,基于對后市有上漲的機會的判斷,想把庫存擴大到5000噸。但由于該貿易商自身規模不大,如果集中買入現貨,有貨源和資金上的困難;如果買入期貨到期交割,下游客戶對品牌型號有要求,存在現貨銷售上的問題。考慮到這些問題,該貿易商選擇物產中大子公司以基差交易遠期鎖價的方式,確定品牌型號,簽訂分批供貨的合同。

    “通過基差交易的方式,該貿易商鎖定了遠期價格,同時解決了短期的資金壓力問題。另外,基差點價交易屬于場外交易,解決了客戶交割品牌型號不確定帶來的現貨銷售方面的顧慮。”景川稱。

    企業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基差開展風險管理?景川建議,在進行套期保值決策時,企業需要考慮基差的估值是否合理以及未來的波動方向,避免由于基差大幅波動導致套期保值虧損和開展基差交易受阻。“在進行基差交易時,企業需要考慮現貨流動性的問題,主要涉及貨物的倉儲、物流、提貨等方面,避免因現貨流動性問題導致基差收益無法兌現的風險。”他表示。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