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引發全球能源危機,而歐洲是此次能源危機的錨。此輪能源危機的引發由多重因素導致,既有疫后復蘇和極端天氣帶來的需求增加,也有疫情后貨幣超發導致能源品金融屬性增強,但更多的是供應減少。一方面,長期減碳背景下,化石能源投資下降,供給彈性處于低位;另一方面,地緣沖突加劇了供應緊張。歐洲能源結構雖然多元但化石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尤其依賴俄羅斯,因此以歐洲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在俄烏沖突后被政治化、武器化,對全球能源格局產生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歐洲開啟危機應對模式,短期關注煤炭對天然氣替代和電價干預,長期推進能源轉型和電價改革。歐洲今年面臨氣價高位、核電檢修、水電不足以及可再生發電不穩的問題,煤炭成為發電主力,今年1-5月歐洲煤炭發電同比增長超10%,而同期天然氣發電同比下降4%。長周期歐洲仍將堅持能源轉型,并希望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擺脫對俄羅斯的化石能源依賴,增強能源安全。根據歐洲計劃,2030年歐洲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的占比將提高至45%。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