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來談談期貨主力和非主力合約之間的關系,老肖的回答是:看合約看成交量最大的合約。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先說國內商品期貨指數,國內期貨指數都是經過加權處理過的,看起來比較平滑,且毛刺比較少(相對于主力連續而言),當你用技術指標ATR(均幅指標)去做一些歷史回測或者你用下單日的TR值來做為止損標準時,你就會發現指數的TR值跟主力合約當天的TR值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會小,而有時候會差距很大,這是因為加權的原因,使得K線圖形看起來更加平滑了。所以說,如果你使用經過平滑處理過的期貨指數來當參照物下單就會顯得不嚴謹,而我們做交易一定要追求數據的真實和嚴謹。
我再來說主力連續,其實主力連續就是把每個時間段的成交量和持倉量最大的合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力合約連接起來,這樣是為了交易者在觀察圖形時既能真實的看到以往每一個K線的具體形態,又保留了主力合約K線的原來面貌,給追求嚴禁的交易者一個很好的回測歷史數據并且預判未來K線圖走勢的重要圖形。那照這么說是不是主力連續就是最好的呢?既能反應以往真實的K線數據,又能記錄每天最大成交量和持倉量的主力合約,是不是不用再看主力合約了呢?

對不起,我的答案是:不是!我還是會主要看主力合約。下面我來具體說明一下為什么我會把主力連續排在主力合約后面,主要原因就是在期貨合約移倉換月時,當文華財經界面還顯示主力合約是時,其實交易的主力軍包括散戶和機構早已經移倉換月到了上面(打個比方)。這時交易者會發現文華軟件顯示的主力合約持倉量或者成交量比次主力多,但次主力日增倉量正在大幅增加,而主力日增倉量正在大幅減少,這種時間點如果我手里還持有主力單子的話一般會選擇提前移倉換月,把還沒正式成為主力合約的次主力合約當做主力合約,來求個心安理得。所以說有時候文華軟件顯示的主力合約并非是真實的主力合約,很可能是已經窮途末路快走完的合約,因為里面的主力機構和大部分散戶都開始大量流失跑光。
綜上所述,我觀察盤面是的排列順序是1、成交量最大的主力合約,2、主力連續,3、國內期貨K線圖。說到底觀察盤面時還是以成交量最大的主力合約為主,其他兩個來輔助。
以上是我的回答,談不上分析,將來我會在我的文章里展開詳細講解我對主力,次主力,主連,還有成交量和持倉量的分析,大家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個贊!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開戶交流!)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