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如果油價和美元均在4季度“最后一漲”,則衰退風險會進一步上升,流動性進一步收緊,對資產價格可能形成“完美風暴”。在目前的周期時點上,對能源產品的配置反而可以“對沖”組合對衰退的風險敞口。重申目前周期下的投資建議,即1)超長久期的大國國債;以及2)包括食品、能源和其他短缺的“剛需品種”。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海外衰退風險系列之四:8月31日,俄羅斯再次因設備維修而讓北溪一號停氣3天,并在2天后宣布將繼續斷供,歐洲氣價8月來再漲26%。雖然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與日俱增,但面對“短缺”的現實,油價竟然也出現回升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油價和美元均在4季度“最后一漲”,則衰退風險會進一步上升,流動性進一步收緊,對資產價格可能形成“完美風暴”。在此該行警示潛在風險、并探討相應應對。
雖然海外衰退概率上升,但不能排除油價“最后一漲”的可能性
油氣供需和庫存現狀的“容錯率”極低
供給端:1)美國“急速”拋儲難以為繼;2)OPEC增產難度大、伊朗增產規模最多約120萬桶/天,無法彌補“斷供”缺口; 3)美國颶風季即將來臨,俄羅斯供給不確定性仍高。
需求端:冬天旺季需求高,但受天氣影響大。
庫存端:美國石油及天然氣庫存均在歷史低位,歐洲各國即使提前完成儲氣目標,目前庫存也僅夠使用2-3個月。
比價角度,目前油價與煤價均大幅低于氣價,若氣價不大幅回落、油煤價格“易漲難跌”。

回顧2008年5-6月的油價走勢,不排除衰退陰云下、由于短期“猝不及防”的供需缺口、推動油價“最后一漲”。
為什么油價和美元會“同漲同跌”?
首先,油價上升主要由于供給沖擊,它的“金融屬性”明顯下降。此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油價上升和美元流動性收緊有因果關系,且油價是“因”。看似“反直覺”,但正如我們在《美元去哪了?》(2022/8/28)中分析的,供給推動的能源價格是全球美元流動性分布極度不均的重要原因。如油價再漲,部分經濟體和板塊的流動性收緊更為明顯。所以,即使美元匯率如該行預測、沖高筑頂,也不排除油價同時上升。
油價若“最后一漲”將如何影響宏觀與市場?
油價上漲會推升其他能源價格及相關短缺產品“定價力”,但“擠出”供給較松,或需求彈性較大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的需求及利潤空間。
油價若“最后一漲”,全球衰退概率上升,美元收緊加劇。市場風險偏好回落,且盈利預期將進一步下調。在目前周期位置上,歐洲工業產能被進一步被“擠出”,對中國可謂“危機并存”。
一個“反直覺”的投資啟示是,在目前的周期時點上,對能源產品的配置反而可以“對沖”組合對衰退的風險敞口。重申目前周期下的投資建議,即1)超長久期的大國國債;以及2)包括食品、能源和其他短缺的“剛需品種”。
風險提示:供給沖擊加劇,美元加速升值。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