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檢修裝置重啟,港口庫存增加,供應壓力增大,但需求逐步轉淡,消費下滑,乙二醇短期弱勢難以改變。
受近期價格下跌影響,國內乙二醇生產企業的平均虧損進一步擴大,是目前化纖產業鏈中經營狀況較差的行業。截至10月14日,國內生產乙二醇平均虧損1500元/噸,較上一周擴大280元/噸。其中,一體化裝置平均虧損200元/噸;煤制乙二醇平均虧損3350元/噸;MTO制乙二醇平均虧損2150元/噸。由于長期處于大幅虧損狀態,國內乙二醇開工負荷處于低位。截至10月15日,今年國內乙二醇平均開工負荷為56.53%,較去年同期下降4.56個百分點。其中,煤制乙二醇平均開工負荷為42.79%,較去年下降2.49個百分點;油制乙二醇平均開工負荷為67.12%,較去年下降3.24個百分點。
隨著秋檢結束,前期檢修的乙二醇企業近期復產較為集中。上海石化38萬噸裝置10月初開始低負荷運行;新疆廣匯40萬噸裝置、新疆天盈15萬噸裝置、陜西延長10萬噸裝置、福建古雷70萬噸裝置近期重啟。目前有新增檢修計劃的為鎮海煉化的80萬噸裝置,檢修時間待定。
整體看,隨著近期檢修裝置的重啟,國內乙二醇開工負荷有望回升,市場供應壓力小幅增加。但是,目前乙二醇整體經營狀況不佳,前期多套裝置推遲重啟,因此在生產利潤沒有得到修復的前提下,供應很難出現明顯恢復。
港口的高庫存是壓制乙二醇價格的重要因素。截至10月13日,華東港口乙二醇庫存為87.98萬噸,較去年同期上升39.28萬噸,同比上升80.66%。下半年以來,國內乙二醇港口庫存有所下降,但隨著近期開工負荷提升,10月份以來乙二醇港口庫存再次呈現上升態勢,國內乙二醇供大于求狀況重新出現,對價格產生壓制作用。

國內經濟緩慢復蘇,紡織行業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截至10月14日,國內聚酯、織造行業開工負荷分別為83.9%和73.0%,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7.8和17.0個百分點,仍維持偏高水平。不過,進入10月下旬,聚酯的冬裝備貨旺季已經臨近尾聲,后期訂單將會出現季節性下滑,近期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公布檢修計劃,因此后期乙二醇需求將逐步走弱。
下游庫存方面,截至10月13日,滌綸長絲POY庫存為29.8天,較去年同期上升17.3天,同比上升138.4%;滌綸長絲FDY庫存為30.4天,較去年同期上升11.6天,同比上升61.7%;滌綸長絲DTY庫存為37.6天,較去年同期上升18.1天,同比上升92.82%。雖然國內聚酯企業開工負荷維持高位,但滌綸庫存卻大幅上升,說明聚酯產品并未完全消化,而是以庫存的形式留在了中間環節,意味著后期聚酯企業的去庫存壓力較大,會間接減少對乙二醇的采購。
綜上所述,乙二醇后期供需格局存在轉淡預期。一方面,前期檢修的裝置陸續重啟,港口開始進入累庫周期,市場供應增加;另一方面,下游需求逐步轉弱,滌綸庫存處于高位,市場消費逐步疲軟。因此,乙二醇的弱勢格局難以改變,但考慮到目前乙二醇整體處于虧損狀態,下行空間相對有限。(作者單位:金石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