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IF、IH、IC和IM四大期指品種總體振蕩上行,半個多月時間,四大期指主力合約漲幅分別為7.18%、6.50%、5.80%和6.39%。其中,代表權重的IH、IF系列合約漲幅較大,代表中小盤的IC、IM系列合約漲幅相對偏小,四大期指在運行方向上并無明顯差異,在彈性上呈現出大盤優于小盤的階段特色。
永安期貨股指研究員趙晶表示,此輪股指期貨上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國內經濟進入2023年之后明顯恢復,特別是餐飲、旅游等行業呈現快速爆發式增長,市場預期明顯轉好。二是美國通脹水平有所回落,加息進程明顯放緩,對期指亦形成提振。
“本輪股指期貨上漲的直接原因在于人民幣升值,根本原因在于國內經濟觸底回升。”齊盛期貨研發總監溫凱迪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北向資金與匯率的關聯度持續加大,今年元旦后,人民幣開啟新一輪升值,北向資金從1月3日的小幅凈流出轉變為連續大幅凈流入,標的選擇上以價值為主,因此價值股、大盤股占比高的IH、IF合約反彈空間更大一些。
新紀元期貨股指分析師程偉認為,近期股指上漲主要受政策面利好以及外資大舉凈流入的推動影響。 “第一波疫情峰值過后,隨著感染人群陸續康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快速恢復,市場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增強,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滬深港通北上資金連續凈流入。近期宏觀政策也在加碼跟進,央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新一輪穩增長措施有望出臺,年初仍有降準或降息的可能。”
“去年10月底以來,股指期貨開啟了近3個月的反彈,防疫政策優化后經濟復蘇的預期和美聯儲加息放緩是主導因素。”程偉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前后是政策發布的重要時間窗口,市場的風險偏好持續回升,有助于股指維持當前的上漲格局,但能持續多久取決于以上兩個邏輯是否發生變化,即中國經濟恢復是否如預期般強勁,靜待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市場預期將接受考驗。此外,美聯儲加息放緩后政策是否進一步“友好”,答案將在美聯儲3月會議后揭曉。
“目前主導股指期貨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是疫情影響減退之后,國內經濟將快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整體預期。”趙晶表示,在這一預期推動下,伴隨國內財政及貨幣政策繼續發力,預計春節后期指有望繼續上揚,同時由于大盤藍籌股盈利預期好于中小盤個股,市場分化現象或進一步加劇,IF及IH在未來一段時間走勢或領先于IC及IM。

溫凱迪表示,上半年因為居民活動半徑加大、地產復蘇、同期基數低等因素,上市公司盈利大概率同比持續改善。與此同時,國內政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國外美聯儲邊際轉向,市場所面臨的估值環境持續改善。
“當前股指的漲勢大概率能夠持續。”溫凱迪表示,對于具體合約品種而言,基本面復蘇初期成長股更有彈性,同時行情初期存量博弈是主基調,中小盤標的所對應的IC、IM合約相對更有彈性。隨著中小盤標的打造出賺錢效應,場外增量資金逐漸入場,增量入場多采用“低位補漲”邏輯,即此階段多半前期漲幅相對小的IH、IF合約相對更有彈性。預計四大期指主力合約2023年總體振蕩偏強,在上半年經濟恢復速度較快的階段,IC、IM合約或更有彈性,下半年恢復速度放緩、增量資金入場階段,IH、IF合約或更有彈性。
程偉認為,目前海外緊縮政策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大,金融市場尾部風險有待出清。“國內外經濟周期不同步,我國進入疫情后的復蘇期,但上半年將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股指期貨可能維持振蕩筑底,下半年重心有望抬升。”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