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業再現資金鏈緊張問題。
6月8日晚,稱,受豬周期影響,公司及子公司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付的情形,逾期未兌付余額合計5.42億元。受該消息影響,正邦科技在隨后兩個交易日,股價下跌近11%,A股生豬概念板塊10日整體下挫0.54%。
行業調整之中,一些企業因“失血”過多,黯然掉隊;還有一些企業逆勢發力、借機趕超。整體而言,行業龍頭的排位已然重置。
對此,有上市公司負責人感慨,目前豬價回升的節奏和幅度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只有持續保持高水平的現金管理、籌資能力和成本控制,以長跑的思路經營,把握好發展的節奏,才能挺過難關。
上市豬企資金鏈“吃緊”
正邦科技資金鏈承壓早有端倪。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虧損188.19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24.33億元。據統計,其累計虧損額已遠超公司過去15年的利潤總額。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總資產為419.3億元,負債總額達407億元,負債率高達97%,位居行業首位。
事實上,在“豬周期”下行期,幾乎所有生豬養殖企業都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據統計,A股生豬行業上市公司中,2020年一季度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45%,到了2021年一季度升至50%,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升至60%。除了正邦科技,、的負債率分別為89.92%和83.67%。
正邦科技也在公告中坦言,2021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持續走低,跌速快、跌幅大、持續時間長,生豬養殖企業普遍面臨收入下降、發展速度下降甚至停滯等問題。
回顧此輪豬周期,2018年后,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在此背景下,國內生豬產業大幅擴張,相關企業也定下產能翻倍目標,千億級別巨頭開始涌現。不過,2021年以來,生豬行情大幅波動,生豬價格持續走低,養殖企業持續虧損。
“2021年5月以來,生豬市場持續處于虧損周期,其中,自繁自養模式下的育肥利潤已從最高盈利1500元/頭轉變為最高虧損700元/頭,而專業育肥的虧損一度高達每頭千元以上。”一位行業表示,相較以往,此次豬周期持續虧損時間是最長的,上市豬企的債務結構也在持續變差。在生豬價格底部震蕩和養殖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資金鏈成為生豬養殖企業的生命線。
各有招數籌資“過冬”
不少豬企采取多種措施籌資自救。2月,正邦科技大正邦集團獲江西國資百億元資金支持,隨后向出售部分飼料業務。5月,正邦科技與簽署6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供應鏈服務、飼料加工、養殖等深度合作。同時,公司還宣布終止多個擴產募投項目,并將結余資金36.18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天邦股份日前發布公告,擬向不超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5億股,募資不超28億元,投入到數智化豬場升級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此前,天邦股份就先后出售了業務、水產飼料業務和部分豬用飼料業務,轉讓完成,回籠資金最高或達20億元。

1月,公告稱,擬向第一大股東南方希望實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4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償還債務。此外,公司還在費用、死淘、飼料、苗種四大方面進行成本調整。
在2021年底就開始進行融資,包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不超700億元授信額度、向關聯方牧原實業申請借款額度調整為不超50億元、擬定增融資50億元至60億元等。
梳理可見,目前頭部上市豬企紛紛通過發債、定增、中短期票據等渠道融資,以此穩定生產經營,滿足資金需求。
“生豬養殖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資金、種群、土地、環保指標等要素投入。”有業內人士坦言,當業內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且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企業因現金流等問題被淘汰,行業才會出現產能普遍去化,屆時豬周期也會真正迎來拐點。
頭部陣營加速洗牌
外部“輸血”緩解的只是一時之困,一些企業因缺乏危機意識“失血”過多、黯然掉隊。
5月銷售月報顯示,9家上市豬企合計出欄量達1033.86萬頭,其中,牧原股份以586.3萬頭遙遙領先。此外,、新希望兩家企業銷售數量突破百萬,分別達132.34萬頭和104.56萬頭。
“養豬四龍頭”之一的正邦科技卻出現了多項指標持續下滑。今年前5個月,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409.44萬頭,同比下降24.34%;累計銷售收入42.50億元,同比降超七成。此外,正邦科技商品豬均重也從1月的105公斤降至5月的86.58公斤。
“目前,行業出欄均重為120公斤至125公斤,未到標準體重就急于出欄,足見正邦科技回籠資金的緊迫性。”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從2021年出欄量僅次于牧原股份,到如今銷售數據持續下滑,正邦科技與其他行業龍頭的差距正不斷拉大。
也有企業逆勢發力、借機趕超。以為例,公司5月生豬銷量為11.41萬頭,同比增長877.06%;生豬銷售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490.20%。日前,公司在接受時表示,其在浙江省已布局18個生豬養殖場,目前有15個豬場投產,其余豬場計劃年內建成投產。
又如傲農生物。2021年,傲農生物出欄增速位列上市豬企第一名,成為行業黑馬。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生豬出欄324.59萬頭,同比增長1.4倍。今年5月,傲農生物生豬銷售量為42.50萬頭,同比增長44.06%。傲農生物董事長吳有林表示,希望充分利用“后發優勢”,爭取用更少的時間做到行業前列。
(文章來源:上海報)
來源:東方財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