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的投資太難了,原因就是雷特別多,一般投資者很難預判:?投資白馬股吧:康美藥業、康恩貝等直接財務暴雷了;?投資成長潛力股吧:可以出現一賣、二賣這種缺德事,云大科技吃完變成沃森生物,沃森吃完又想換個馬甲再次出場;?投資穩健股吧:疫苗冷鏈運輸給你整成常溫運輸,長生生物;?投資藥店總沒這些幺蛾子吧:還有兩票制,讓你藥店現金流凈額由常年為正的變成常年為負;?投資大輸液吧:給你來個不準輸液的政策;?投資仿制藥吧:給你來個醫保帶量大采購,樣樣藥給我下降80%再報價;?投資醫院吧:沒啥成長性,比烏龜還慢,看著著急;?所以醫藥股投資一般人還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行業悲觀,股價低迷,市場開始忘記醫藥股的時候投資國資背景的有悠長的歷史證明大股東不缺德的醫藥公司……
一:康恩貝股票股吧
充分說明對未來看好,主營能力強該股本輪跌幅較小,因此該股長線看好,因此短線上不看好,該股業績穩定,大股東增持幅度較大,因此反彈同樣也會漲幅較小近期除權股票連續強勢之后,近期都大幅下挫,形成效應了。由于放量下跌,比較危險,不要輕易介入。
二:康恩貝股吧討論
1.康恩貝東方財富(002236)股票股吧,股民朋友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分析討論股票名的最新動態。2.康恩貝是一家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及藥材種植為一體的醫藥上市企業。公司于2004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600572,1.康恩貝公司擁有一支由博士、碩士、高中級技術人員組成的強大團隊,專注于現代植物藥和特色化學藥的研發。通過邀請業內專家組成研發專家委員會,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高校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和戰略聯盟,建立多個新藥研發技術平臺,在心腦血管系統藥物、泌尿系統藥物、抗糖尿病藥物、呼吸系統藥物、消化系統藥物和抗感染藥物等藥物的研發,以及植物提取分離和結構修飾、新藥釋放系統應用等諸多方面。2.以現代植物藥為依托,以開發特色化學藥物為主線,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在藥材種植、原料藥及植物提取、新藥研發、制劑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了規范高效的產業體系。公司一貫重視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培育和保護,在泌尿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多個領域建立了消費者熟知和認可的品牌。目前,公司已成為浙江省最具知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企業之一。3.其中,“前列康”作為公司領先的植物藥產品,已成為中國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第一個中藥品牌;“天寶寧”是中國第一個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現代植物制劑,是中國第一個銀杏制劑品牌。此外,“亞力信”、“金康”、“金奧康”、“西陶”、“天寶康”和“天獅”在各自領域都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在同類競爭產品中建立了突出的品牌優勢。企業崇尚腳踏實地、穩健高效、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工作作風;企業倡導誠實守信、尊重客戶、以心換心、熱情服務的經營作風。
三:康恩貝同花順股吧
康恩貝杭州團隊 Q1620加上6014 ,了解康恩貝從這里開始
四:康恩貝股吧千股千評
A股里有一家制藥企業康恩貝,這些年來不斷通過并購實現自身業務的不斷增長,然而今年以來,靠并購不斷擴充業務規模的康恩貝終于陷入了業績倒退的歷史轉折點。
2016年,藥聞社小編在參加泰州的一屆醫藥論壇時,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的十年千億營收的宏偉目標曾讓小編印象深刻。如今隨著康恩貝三季報的營收、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每年30%的增長率似乎已經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而康恩貝在并購領域接連出現商譽減值或虧損的事件發生。
事實上,很多醫藥企業都在效仿輝瑞的并購模式。輝瑞是當今第一大藥企,但輝瑞并非傳統的制藥巨頭,輝瑞在創立之初其實是一家化工企業,在制藥行業從做強到做大,大約只用了30年時間。很多人將輝瑞的發展理解為不斷并購形成巨無霸,然而輝瑞的發家史很具傳奇性,但并非像部分人所說的“重并購,輕研發”,而是二者巧妙結合,做到了很多其他藥企沒能做到的事情。
最近15個交易日,康恩貝經歷了機構拋售、主力資金加速出逃的窘境,未來的千億營收是否還有實現的空間,藥聞社將會持續
半月主力流出6.71億元
12月2日,自11月12日康恩貝公布取得工業大麻交易許可證15個交易日以來,康恩貝股價自近期最高8.3元累計下跌至今6.21元(收盤價),股價已累計下跌25.18%。
11月12日,滬深兩市共計32只個股主力凈流出額超1億元。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康恩貝(600572.SH)主力凈流出額位居前三,分別為4.95億元、4.50億元、3.40億元。
11月12日,機構賣出方面,康恩貝(600572)被機構拋售上億元,排在機構賣出排行榜首位。龍虎榜數據顯示,該股主力凈賣出1.1億元,盤面上,該股下跌5.16%。消息面上,康恩貝方面發布雙十一戰報顯示,浙江康恩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雙十一電商全平臺合計銷售4187.19萬,較去年同比增長21%,機構大筆拋售似乎對此消息并不滿意。
據藥聞社小編統計,自11月12日以來,康恩貝主力凈流出達6.71億元,其中超大單凈流出達4.18億元,大單凈流出達2.53億元。而更令人錯愕的是,這15個交易日康恩貝的主力凈流入無一為正。這也就是說,在這15個交易日里,無論大盤指數及醫藥領域的指數是否漲跌,主力資金都在加速出逃康恩貝。
據證券時報11月12日報道,康恩貝(600572,SH)旗下云南云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杏生物)已于11月11日取得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許可證,可開展CBD提取加工相關業務。
今年以來,康恩貝在工業大麻方面的布局一直引人

今年4月4日,康恩貝通過上證E互動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云杏生物改造完成后,提取生產線年加工處理工業大麻花葉(干品)能力可達2500~3000噸,將是目前已知國內最大的工業大麻花葉加工處理產能企業之一。
康恩貝發力工業大麻或是無奈之舉。由于子公司當家品種受到國家醫保等政策影響,日前,浙江康恩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572.SH,以下簡稱“康恩貝”)對2014年6月收購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拜特”)51%股權所形成的商譽進行了減值準備。
在銷售額排名前十的重點監控藥品中,中藥注射劑占了七席,其中,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居前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鹽酸川芎嗪、丹參素,適應癥為閉塞性腦血管疾病,有兩家企業生產,分別是吉林四長制藥與貴州拜特制藥。
子公司拳頭產品遭遇重挫的同時,康恩貝也在積極探索新興產業和新興業務機會。公司董事長胡季強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將發揮公司幾十年在植物藥全產業鏈深耕的優勢,扎扎實實把工業大麻當成大產業來做,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追熱點并購難以為繼?
提起康恩貝實控人胡季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一定非常熟悉。這些年來,康恩貝一直是資本市場醫藥企業中的風云企業。
2015年股災期間,胡季強高位買入康恩貝,至今仍然深套。這位有著“為國護盤第一人”之稱的浙商企業家,曾經在股災期間打響了A股增持的第一槍。
三年前,胡季強曾豪言“十年后要達到1000億元,我們需保持30%以上的增速才行。按照預期,今明兩年的增速將達40%-50%,會讓市場刮目相看”。胡季強還在論壇活動上表示,康恩貝提出“十年千億,引領國藥”,要成為中國中藥產業的領軍企業。
除了實控人胡季強的豪言壯語,康恩貝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它在資本市場的頻頻動作。
今年康恩貝集團公司下屬在云南的相關企業工業大麻有收成的面積約2萬畝,平均產量100公斤/畝。同時,公司還將外購原料約1000噸,其中500噸已經簽訂協議。
除此之外,康恩貝在熱點業務領域積極布局,動作頻頻。以醫藥行業熱門業務“生物醫藥”為例,根據康恩貝2019年三季度報,公司于2018年5月、2018年8月共計受讓嘉和生物27.45%的股權(后被稀釋至25.34%)。不過,報告期內,公司所持嘉和生物投資收益為虧損4790.3萬元,上年同期收益為虧損551.25萬元。
此外,公司投資不足3年,就以3.4億元的價格將此前收購的56%的醫藥B2B平臺珍誠藥業股權悉數售出,比當初購入的5億元少了近1.6億元。這段并購往事或成為康恩貝不愿提起的傷痛。
“追熱點”背后,不容忽視的是,康恩貝引以為傲的大品牌大品種工程近年來也呈現出增長緩慢的趨勢。
根據康恩貝日前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報,報告期內公司納入大品牌大品種工程項目的品牌及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6.25億元,除了“金奧康”牌奧美拉唑系列產品、“珍視明”眼健康品牌系列產品、“康恩貝”牌麝香通心滴丸等系列產品保持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康恩貝”腸炎寧系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5.04%,“金艾康”牌漢防已甲素片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0.08%,“金笛”牌復方魚腥草合劑本期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9.87%。
三季報顯示,康恩貝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9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8.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4.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3.55%。
輕視研發通常意味著企業未來可能會缺乏持續的競爭力,事實上由于研發可能是康恩貝的短板,以至于康恩貝的各項收購進入時機都選在了行業熱點的成熟期(收割期),尤其是收購價基本上都買在了山頂。
一位生物制藥企業的董事長告訴藥聞社小編,胡季強作為國內知名的制藥人,在業界有著很高的聲望,不過單就單抗藥布局來說,康恩貝的布局明顯要比其他企業晚了很多,近兩年大手筆投入,實際上未來可能很難獲得更好的資本回報。
事實上,康恩貝雖然從 2012 年就開始考慮布局生物藥,但并沒有培育出具有很大知名度的生物藥。而最令業界熟知的,還是去年5月康恩貝用6.53億元認購了嘉和生物21.05%的股權。公告顯示,2018年4月和6月經康恩貝董事會決議批準,康恩貝合計投資9.53億元參股受讓嘉和生物股權,截止目前康恩貝持有嘉和生物27.45%股權。
近兩年來,大品牌大品種工程、收購明星單抗企業、進軍“互聯網+”、布局工業大麻,康恩貝的一系列轉型動作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企業。然而業績上的尷尬,讓資本市場給予其估值不斷縮水。僅依靠并購當前市場上估值過高的明星企業,也可能讓康恩貝未來不斷陷入商譽減值的風險。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