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江蘇師大石楓教授獲2021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一: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2021
近年來一直在納米醫學與腫瘤納米技術領域從事研究。200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回國后獨立發表通信作者論文70余篇,相當一部分成果發表于Chem. Soc. Rev., Nature Protocols, Angew. Chem. Int. Ed., JACS, Adv. Mater., Ad. Funct.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等國際權威刊物上。全部論文總引用已超過11,000次,SCI H-index為48。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資助;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科技部973項目課題一項。當前研究興趣包括納米材料的生物學效應與生物安全性研究;基于碳納米材料的生物成像、藥物輸送和治療治療研究;稀土上轉換發光納米材料在生物傳感、生物成像、以及癌癥治療上的應用;新型多功能復合納米材料的開發及其在多模態癌癥成像與治療上的應用;基于有機高分子納米材料的腫瘤光學治療與聯合治療;以及基于納米技術的干細胞研究和細胞療法研究等。 應國際著名期刊Biomaterials主編、美國工程院院士Kam W. Leong教授邀請,劉莊教授出任Biomaterials雜志新一屆副主編。劉莊教授是該期刊新一屆編委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副主編。
二: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條件
申請優青需要申請人具有中國國籍、年齡合適、科研成果突出、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在國內機構任職以及無境外聘用關系。優青全稱是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主要給年輕有為的科研人員進行資助,加強對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培養。在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從事社科理論、文化藝術、新聞宣傳、出版傳媒、經營管理、文化創意、專門技術、國際傳播、網絡傳播等工作的優秀人才。年齡方面,鑒于不同領域文化人才發展的特殊性,社科英才、新聞出版英才參評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文藝英才、文創英才參評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社科優青、新聞出版優青、文藝優青、文創優青參評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年齡計算時間截至當年1月1日。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的限制范圍。2、申請書資助類別選擇“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名稱欄目填寫"研究領域",而不是具體的研究課題名稱。3、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強調申請人本人的科研能力及創新潛力,申請書不填寫“主要參與者。4、申請人如獲得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或中央、地方人才計劃資助,應當在申請書中注明。5、同一申請人只能獲得1次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6、申請人不得同時申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正在承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負責人不得申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但結題當年可以提出申請。
三: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
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立項學科2個、重點序列學科2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
學校有有33個本科專業,涉及醫、管、理、工、經、文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中西醫結合、多學科為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科研實力強大,現有國家發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6個,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含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海洋重點實驗室1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4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中心1個,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藥學院”。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名家云集,是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擁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4人,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0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1人,形成了一支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領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學校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衛生部確定的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是國家教育部批準接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及臺港澳地區學生的首批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自信、敬業”的校訓、“團結奮進、繼承創新”的校風、“學貫中西,至精至誠”的辦學理念、“仁德、仁術、仁人”的教育理念,彰顯特色,追求卓越,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16、2017、2018連續三年《中國大學評價》綜合排名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之首,2017年入圍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堅持特色發展,加強內涵建設,積極創建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
這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的簡單介紹,至于南京 中醫藥大學處于什么水平,-需要您自己去親身體會才會有答案,醫藥這個事情任何人無法給以評價,俗話說治病不一定能夠救人,中醫藥學,博大精深,但卻又爭議,全世界沒有任何人能夠說清楚中醫藥究竟怎么樣,所以,我也無法給你一個圓滿的回答,只能給你參考參考!-

四: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交匯點訊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范代表。江蘇共有4人進入表彰名單,兩人來自高校系統。
江蘇入選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個人分別是:
曹汛,男,漢族,198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通信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攻克動態光譜成像技術難題,打破國外長期壟斷,成功研制國產系列光譜相機裝置。他推動光譜預警相機的自主創新,實現對化工泄漏多源動態、全面精準、實時智能的監控預警,有力保障安全生產。他帶領科研團隊研究的圖像編碼標準連續兩年排名國際第一,被國際標準組織采納為基準模型。
潘時龍,男,漢族,198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委員。他引領微波光子學研究方向,研制的儀器關鍵指標提升4000倍,成功突破探月、子午工程、海底觀測網等國家重大工程測試難題。他革新核心器件生產工藝和陣列雷達校準方法,實現探測能力倍增,研制出國際首款微波光子成像雷達芯片。
馬瑜婷,女,漢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助理、免疫平臺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在專業領域破局開路、耕耘堅守,她的研究推動了“應激的免疫識別和免疫調控”理論體系的建立,助力了抗腫瘤原研藥及伴隨診斷試劑的開發。她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永攀高峰的科研追求、教書育人的敬業精神受到社會廣泛認可。
黃帆,男,漢族,198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現任蘇州蛟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作為激光照明顯示和成像領域的專家,他帶領團隊申請及授權專利200余項,開發出識別和測距達500米的壓縮感知激光成像系統,在自動駕駛傳感器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他帶領團隊開發出國產汽車激光大燈,填補國內空白,使激光車燈價格下降90%以上;解決了數個領域的進口替代問題,使相關能耗和成本實現指數級別的降低。
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集體,是新時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全國廣大青年學習的榜樣。據悉,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為充分發揮青年典型模范帶頭作用,激勵廣大青少年踔厲奮發、勇毅前進,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馬瑜婷等49名同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授予首鋼集團冬奧服務保障青年團隊等16個青年集體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確認馮韶偉等73名同志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八〇一所載人航天推進系統部等17個青年集體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新華日報·交匯點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
ID:jrtt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