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基本上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銀行卡,使用銀行卡消費、存款非常的便利,只要輸入密碼一切搞定,因此密碼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老人銀行卡密碼。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老人去世了,銀行卡密碼忘記了怎么辦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北京王大爺與老伴沒有子女,相守相依幾十年,日常生活以兩人的退休金維持。由于王大爺比老伴大十幾歲,擔心自己先走沒人照顧老伴,于是王大爺將自己一生積蓄30萬元人民幣,以老伴名義在北京某銀行開了一張銀行卡,密碼是老伴的生日。
誰知世事難預料,老伴因病去世走在了王大爺前面,王大爺料理完老伴的后事之后,就想取出該銀行存款,但由于老眼昏花輸錯密碼導致銀行卡被吞了,只好求助該銀行柜臺取款。
銀行那可是非常有名的不近人情了,當即要求王大爺的老伴帶身份證親自來解鎖,否則這筆錢就得變成休眠存款。老伴已經去世是來不了了,再說那要是真的來了銀行工作人員也受不了啊。
到底怎么辦呢?王大爺知道法律規定老伴去世后自己就是繼承人啊,所以回家帶上結婚證及老伴的死亡證明再次來到銀行,誰知銀行工作人員看到老伴死亡證明立即將老伴賬戶凍結,理由是儲戶已經去世,那么這30萬元的存款就變成了遺產,應當按照遺產處理,要求王大爺證明自己是老伴唯一繼承人。
王大爺理解銀行也有規定,自己行動不便就安排親屬幫忙辦理自己和老伴以前的單位證明,自己和老伴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還專程前往老家拍照雙方父母的墓碑作為證明,最后持相關證明前往公證處做了繼承公證。公證做好后再次前往銀行,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還是不行,公證書沒有記載王大爺是否“唯一繼承人”,因此不能取錢。

王大爺夫妻二人年輕時曾收養一個孩子,后來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就解除了收養關系,而且由于老伴去世前并沒有留下遺囑,因此公證處也無法在公證書上記載王大爺為“唯一繼承人”,本案到這里就進入了死胡同,銀行堅持一定要看到公證書記載王大爺為“唯一繼承人”才能給錢,公證處沒有遺囑不能出具唯一繼承人的公證書。
王大爺曾為此氣病住院治療,最后無奈只好將北京某銀行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銀行支付30萬存款及利息。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后認為,案涉存款即是王大爺夫妻共同財產,其中部分也屬于王大爺依法繼承的遺產,雖然銀行拒絕王大爺取款屬于正常流程,不是瀆職行為,但在王大爺依法公證后,銀行不應該再執著條例,應當為王大爺提供取款服務。
最后人民法院判決銀行付給王大爺本金加利息31萬多元。
由于發生多起此類案件,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專門發布《關于簡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相關事宜的通知》要求簡化繼承人取款手續,但是仍然存在最高額5萬元的限制。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老人的銀行卡密碼一定要保存好,如果發生老人去世銀行卡密碼忘記的情況就對繼承人進行公證,實在不能取款的話及時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結尾給大家一個重要的建議:老人生前可以留下遺囑,這樣對于遺產繼承不容易出現糾紛。
注:為免侵犯他人名稱權,本文涉及法人及自然人名稱均為化名。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