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國資旅游集團傳來重磅消息。
10月29日,廣百股份(002187.SZ)、嶺南控股(000524.SZ)同時公告,廣州市國資委擬對雙方控股股東廣州商貿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商控”)和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嶺南集團”)實施聯合重組,改組設立廣州嶺南商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嶺南商旅”)。
嶺南控股公告 (圖源:雪球網)
公告稱,目前,本次聯合重組的具體實施方案尚未確定,本次聯合重組不會導致公司直接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亦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但未來可能新增間接控股股東。
由于此次重組涉及的兩家上市公司嶺南控股和廣百股份主要涵蓋旅游及百貨零售等業務,不少投資者對其合并表現得十分興奮,對合并后的嶺南商旅在“免稅經營”等方面的前景充滿期待,兩家公司股票近日也出現了達5%的漲幅。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兩者重組為代表的商旅融合,是文旅產業轉型服務經濟內循環的需求,是城市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業逐漸回歸其產業本質的轉變。
重組資產規模超300億
新旅界(LvJieMedia)梳理發現,本次重組雙方都大有來頭。資料顯示,廣州商控由廣州百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友誼集團有限公司于 2019 年聯合重組而成,定位為廣州市屬唯一的商貿流通資產整合主體、資本投資運營管理平臺,廣州商控在商貿領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以零售業為主體、物流業和展貿業為兩翼,以產業投資為連接點的業務體系。廣州市國資委持有廣州商控 90% 股權,廣東省財政廳持有廣州商控 10% 股權。據悉,重組后的廣商控股經營規模336億元,總資產150億元,利潤總額13億元。
廣州百貨大廈 (圖源:廣州文旅局官微)
廣百股份前身為1991年開業的廣州百貨大廈,2002年實行股份制改造,2007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敲鐘上市。廣百股份以零售主業連鎖發展為核心,定位中高端百貨。如今的廣百股份商業網點達27間,經營面積超60萬平方米,業務涵蓋百貨店、購物中心、專業店、批發代理、網購等,擁有廣百百貨、新大新百貨、新一城購物中心、廣百廣場、廣百電器、廣百超市、李占記、廣百電商等品牌。
而一向以高級百貨商店為定位的友誼集團,前身是創建于1959年的“廣州友誼商店”,1992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便開啟了一路“蛻變”。2000年,廣州友誼在深交所上市,2007年更名為“廣州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支持和服務于廣州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大局,2016年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收購越秀金控100%股權及后續配套改革,此后廣百集團成建制整體收購置出“廣州友誼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10月,與廣百集團實施聯合重組,組建廣州商控集團。
《關于整合商貿資源組建商貿投資控股集團的工作方案》 (圖源:廣州市商務局)
根據廣州市國資委此前《關于整合商貿資源組建商貿投資控股集團的工作方案》總體思路要求,廣州商控集團將打造成為廣東乃至全國商貿領域龍頭企業,廣州市國資委將視重組進度和實際情況適時注入相關產業資源,將廣州商控集團改組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另一重組標的嶺南集團成立于2005年,以旅游和食品為核心主業,致力發展“旅游、酒店、食品和會展”四大產業平臺,位列中國旅游集團20強、中國酒店集團30強,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旅游服務商。據悉,“十三五”期間,該集團營業收入增長超240%,資產總額超160億元。
花園酒店 (圖源:廣州花園酒店官微)
2005年3月,嶺南集團由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等113家旅游和商貿企業重組而成。2009年,嶺南集團通過受讓東方賓館和廣州市東方酒店集團的股權,成為彼時的上市公司東方賓館控股方。隨后在2014年完成嶺南國際酒店管理100%股權收購后,東方賓館正式更名“嶺南控股”。2016年,嶺南集團將花園酒店100%股權、中國大酒店100%股權以及廣之旅90.45%股權等34億資產注入嶺南控股,至此,嶺南集團旗下核心酒店和旅游資產成功透過嶺南控股實現整體上市。
獲控股股東大手筆注資后,嶺南控股業績逐年上升,2017-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63.92億元、70.78億元、79.72億元,實現凈利潤1.774億元、2.049億元、2.592億元。但疫情爆發后,嶺南控股盈利“大腿”廣之旅業務遭受暴擊,業績急轉直下,2020年,公司營收降76.45%至18.78億元,凈虧損2.4億元,同比下降192.76%。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1.92億元,同比下降14.01%;凈虧損為9860.87萬元,同比減虧34.02%。目前,嶺南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嶺南控股 60.99% 股份。而嶺南控股持有廣百股份8153999股,占總股本1.32%。
在人事安排方面,根據廣州市人社局日前發布的一批廣州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名單,梁凌峰任廣州嶺南商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凌峰曾任廣州嶺南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百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委員、副書記。
聯合重組 (圖源:攝圖網)
隨著雙方宣布聯合重組,資產規模超300億的華南商旅巨艦將有望誕生。據報道,聯合重組后的內部會議將于近日召開,屆時會明確下一步的戰略部署和工作安排。
強強聯合為搭免稅“火箭”?
新旅界注意到,重組公告發布后,互動平臺上馬上有投資者提問,“重組公告中,特別提到為了打造全國領先的商旅產業集團,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要建設鏈接國內外消費市場的旅游企業,對標中國中免,旅游業加上免稅業務,打造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 而嶺南控股則回應稱,本次聯合重組尚需履行必要的程序并獲得有關監管機構的批準、核準,重組的具體實施方案尚存在不確定性。
投資者之所以拋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此前嶺南控股在此前曾因“蹭到”大火的免稅概念而幾度漲停。
2020年7月中旬,嶺南控股曾在資本市場出現連續五連板的“盛況”。隨后嶺南控股公告披露,公司近期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雖未發生重大變化,但控股股東嶺南集團正在推進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相關工作,并已向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式提交關于支持其申請免稅業務經營牌照的請示,但免稅品經營資質獲批存在不確定性。這讓不少投資者對其免稅資質的獲取充滿期待。不過,在今年9月份的給投資者的答復中,嶺南控股仍回應,公司暫未收到控股股東關于申請免稅資質的具體信息。
廣百廣場 (圖源:廣百廣場視頻號)
另一邊廂,作為廣州的本土百貨零售巨頭,廣百控股自然也少不了經常被投資者問到公司是否涉及免稅商品經營業務。對此,廣百股份曾回應,公司目前有四家門店可辦理離境退稅業務,分別為廣百北京路店、廣百天河中怡店、新大新北京路店和李占記。關于免稅牌照,目前公司暫無相關信息披露。而對于重組的標的公司友誼集團,廣百公司也曾明確回應,其目前并不涉及免稅品經營業務。

免稅為何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看看“躺著賺錢”的中國中免就知道了。
中國中免是唯一經國務院授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免稅業務的國有專營公司,擁有中免、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等七家擁有免稅業牌照的企業。目前,在海南省的10家離島免稅店中,中國中免占據了5家。2020年,中國中免離島免稅店的收入達到299.62億,同比大漲126%,占總收入的比例為57%,較2019年提高29.4%。
據Choice數據,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中國中免股東戶數成倍增長,區間漲幅達225.25%,區間股價上漲96.27%。市值方面,也從2020年6月30日的3007.4億,飆升到2021年6月30日的5859.38億元。
三亞免稅店 (圖源:攝圖網)
來自海南省新聞辦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海南省離島免稅店實際銷售總額超320億元,比2019年翻番。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的報告,預計中國離島免稅店的銷售額將于2022年達到564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1002億元,2022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1.1%,國內免稅業在未來幾年里的市場空間巨大。
巨大的市場紅利使得多地企業開始將目光瞄向免稅業牌照。去年6月,王府井宣布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隨后在去年8月,海南省額外批準海發控及海旅投享有離島免稅經營資質,國內有免稅資質企業變為十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廣州市發改委會副主任陳澤鵬在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上稱,下半年,廣州將積極推動天河路商圈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示范區”,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消息一出,廣百股份直線拉升一度漲近8%,嶺南控股亦出現直線拉升走勢。
但時至今日,廣州仍未有市屬企業獲得免稅經營資質。反倒是中國中免母公司中國旅游集團在年初宣布將進軍廣州免稅市場。
免稅商業文旅綜合體項目 (圖源:中國旅游集團官微)
4月27日晚,中國旅游集團官微發布消息稱,集團旗下的中旅投資以83.95億元成功獲取了廣州花都區兩宗地塊,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免稅綜合體。據悉,該項目是中國旅游集團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和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免稅商業文旅綜合體項目,將采取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項目開發 免稅IP的綜合開發模式進行打造。
由此看來,要想在華南的免稅市場中搶占先機,重組后嶺南商旅得快馬加鞭了。
旅游龍頭為何熱衷商旅融合?
事實上,拋開炙手可熱的免稅概念不說,通過商業和文旅之間的融合,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對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市場熱度、進一步加速消費回暖意義重大,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必然趨勢。
廣州 (圖源:攝圖網)
而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對商旅融合也早有謀劃。
2017年,廣州市政府印發了由市商務委、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牽頭起草的《廣州市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工作方案》,明確依托廣州發達的商貿優勢、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引導推動商、旅、文三大部門產業資源的跨界共享和滲透增值,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商品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廣州市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目標是到了2026年,廣州建設成為亞太知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貿中心、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文化名城,屆時,廣州還將組建5家以上商旅文跨界經營的大型產業集團。
而日前發布的公告也指出,此次聯合重組是根據廣州市國資委《關于印發整合市屬資源打造廣州商貿旅游產業龍頭企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為有效整合廣州市屬商旅產業資源,全面推動消費升級,打造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的商旅產業集團,助力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因而廣州國資兩大商旅龍頭的重組,亦可以看做是廣州官方促進商旅文融合的重要一步。
北京 (圖源:攝圖網)
不止廣州,擁有國內頭部旅游集團的北京市國資委近年來也在積極推動旗下資產的商旅融合。
2018年,首旅集團合并王府井東安,王府井東安將國有資產無償劃轉給首旅集團,完成之后首旅集團持有王府井東安100%股權。王府井東安是上市公司王府井的控股股東,因此首旅集團成為了王府井的控股股東,持股26.83%。
今年年初,王府井又宣布將通過向首商股份全體股東發行A股方式換股吸收合并首商股份,并發行A股的募集配套資金,進一步加強集團內部商業資源的整合。而此次的合并對象首商股份,也是首旅集團旗下的上市平臺,首旅集團持股58.32%。也就是說,王府井與首商股份的合并,是首旅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之間的合并。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員魏翔看來,以嶺南集團和首旅集團為代表的國資旅游集團紛紛步入商旅融合及整合的階段原因有三。
商旅融合及整合的三個原因總結 (圖源:新旅界)
第一是整個文旅行業產業轉型的需求。魏翔認為,2021年將成為我國旅游業從外循環走向內循環的標志性年份,而轉入回內循環以后,國內游未來長期可能都是以城市的內生消費為主,旅游應該和本地的商業消費更好地結合,更多地為在地政府的創收增收、拉動消費、刺激就業等作貢獻。因此作為曾經的外向型的產業業態,旅游業現在要服務于國家內循環的戰略,這是商旅融合的邏輯起點。
第三個是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合并以后,旅游業逐漸回歸它的產業本質。“因為旅游首先應該是地方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所以它首先應該為當地人服務,而不是像原來做旅游那樣,首先想的是為外地游客服務。所以通過旅游和商業的結合來打造國際消費中心,解決了當地的就業,拉動了當地的消費,才能夠有本土的品牌溢價,才能夠吸引外來的人。這種邏輯的變化,以及城市對旅游需求、定位的變化,使旅游由原來外向并購轉為內向的跟自己本土的企業、產業進行并購,這是一種轉向。”魏翔分析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