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萊特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又譯為帕累托)發明的。
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二八法則。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他發現大部份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里,同時,他還發現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個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他們所享有的總收入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系。
他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度都見過這種現象。不論是早期的英國,還是其他國家,甚至從早期的資料中,他都發現這種微妙關系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
于是,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時,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這種不平等關系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從統計學上來說,精確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現)。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
●應用廣泛
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非常注重二八法則。比如,通用電氣公司永遠把獎勵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獎勵制度使員工們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但只獎勵那些完成了高難度工作指標的員工。
摩托羅拉公司認為,在100名員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應該做好兩頭人的工作。對于后25人,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機會;對于表現好的,要設法保持他們的激情。諾基亞公司也信奉二八法則,為最優秀的20%的員工設計出一條梯形的獎勵曲線。

●對自我發展的重要啟示
讓我們學會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矛盾。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學會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展。
●應對策略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找人來負責一些事務,我們可以讓園藝師、汽車工人、裝潢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來發揮最大的效益,不需事必躬親。
只做我們最能勝任且最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事;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平靜,少做一些,鎖定少數能以80/20法則完成的目標,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機會。
內容來自網絡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