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轉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業不以購買本年的商品和勞務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業無償地支付給下級政府或個人,以增加其收入和購買力的費用。它是一種收入再分配形式。轉移支付是一種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和解決貧富差距的財務辦法。
二、模式和規范制度原則:
轉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自上而下的縱向轉移;二是橫向轉移;三是縱向與橫向轉移的混合。
規范轉移支付制度的原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法治原則。
三、種類:
轉移支付包括企業的轉移支付、和政府間的轉移支付。
1、政府的轉移支付:
政府的轉移支付大都帶有福利支出性質,如社會保險福利津貼、撫恤金、養老金、失業補助、救濟金、退伍軍人補
助金、農產品價格補貼、公債利息以及各種補助費等政府支付的一批款項。
政府的轉移支付是不計算在GDP中的,其原因在于,這批款項的支付不是為了購買商品和勞務。
政府轉移支付有二個層次,一個是國際間的轉移支付,包括對外捐贈、對外提供商品和勞務,向跨國組織交納會費等;另一個是海內間的轉移支付,既有政府對家庭的轉移支付,如養老金、住房補貼等等。又有政府對國有企業提供的補貼。各種福利支付的發放,主要取決于就業和收入狀況。在蕭條時代,就業減少,個人收入減少,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增加了,從而作為轉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增加,抑制了個人生產的減少。在膨脹時代,就業增加,個人收入增加,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減少了,從而作為轉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減少,抑制了個人生產的增加。
2、企業轉移支付:
企業轉移支付通常是指企業對非贏利組織的贈款或者捐款,以及非企業雇員的人身傷害賠償等等。

在非政府部門內部互相捐贈,本質上是私人部門的某一方,收入增加,而另一方減少,并無GDP的增長。所以企業轉移支付也不計入GDP。企業轉移支付雖然不是消費要素創造了收入,但是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故也視為成本。
政府的轉移支付是無償,而企業的轉移支付不是無償。
3、政府間轉移支付:
政府間轉移支付也稱補助金制。是指中心財政對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的差,采取由中心政府直接拔款補助,也就是上級政府向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是上級政府將一部分財政收入,以肯定形式,拔付給下級政府運用,以達到財政預算收支平衡的做法。
政府間轉移支付主要包括兩種,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是對對方的財力補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專項轉移支付,主要服務于中心的特定政策目標,地方政府應當按照中心政府規定的用途,運用資金,重點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支農等公共服務領域。
政府間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由于地理環境不同或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產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證各地區的政府能夠有效地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為社會提供服務。
轉移支付是政府財政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財政剩余等于稅收減去政府在物品與勞務上的開支與轉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額。
四、中國現狀:
中國雖未出臺轉移支付法,但已有轉移支付的實踐,中國政府間的轉移支付形式包括以下幾類:
1、一般性轉移支付,或稱體制轉移支付,是在現行財政體制之下所施行的轉移支付。
2、專項轉移支付。由上級財政提供的專項補助。
3、特別轉移支付。
4、稅收返還。
每日股文,明天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