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特朗普考慮的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之一,泰勒及其理論被解讀的比較多。我想這里面還有一個原因是,其“泰勒規則”在美國現在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經濟學界都起到了比較重要的理論作用。
我試著比較簡樸的描述“泰勒規則”,而不追究其理論的原理,以便大家能清楚的了解,這位可能的美聯儲主席或者擔任美聯儲重要職位的人,假如當選,也許會實行的措施。
首先,我們要知道各國央行都會通過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個不外乎兩招,一個是控制貨幣發行數量,一個是控制貨幣的利率。簡樸來說,就是調控貨幣的多少和價格。而19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央行”美聯儲從控制貨幣量來調控經濟變成了以調控利率作為其主要貨幣政策。

而“泰勒規則”就是美聯儲現在這樣實行政策的主要依據,因為這個規則考慮兩個因素:通脹率、失業率的基礎上,通過公式來計算名義利率。從而以量化的方式來制定利率政策。
所以市場將泰勒作為“鷹派”的主要依據就是根據他的“泰勒規則”,他的理論就是他的觀點,也是他以后假如進行政策施行會運用的邏輯。而泰勒曾經說過:美聯儲應當加息到5.74%。
但同時,我們不能簡樸的通過他一個公式,一句話,就下定論。因為泰勒的朋友,另外一個經濟學家,就在其博文中進一步闡述了泰勒的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的效果最大作用是穩定預期,所以泰勒不會去戲劇化的擾亂預期,“泰勒規則”的最大作用也是穩定市場的預期,形成良好的激勵。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