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賓的Q比率(Tobin's Q Ratio),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
目錄
一、托賓的Q比率內容
二、托賓的Q比率理論應用
一、托賓的Q比率內容
托賓的Q比率是公司市場價值對其資產重置成本的比率。反映的是一個企業兩種不同價值估計的比值。分子上的價值是金融市場上所說的公司值多少錢,分母中的價值是企業的“基本價值”—重置成本。公司的金融市場價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債務資本的市場價值。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錢才能買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資產,也就是指假如我們不得不從零開始再來一遍,創建該公司需要花費多少錢。
其計算公式為:

Q比率=公司的市場價值/資產重置成本
當Q>1時,購買新消費的資本產品更有利,這會增加投資的需求;
當Q<1時,購買現成的資本產品比新生成的資本產品更便宜,這樣就會減少資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業的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相對于其重置成本來說有所提高,那么,已計劃資本的形成就會有所增加。
二、托賓的Q比率理論應用
托賓的Q理論提供了一種有關股票價格和投資支出相互關聯的理論。假如Q高,那么企業的市場價值要高于資本的重置成本,新廠房裝備的資本要低于企業的市場價值。這種情景下,公司可發行較少的股票而買到較多的投資品,投資支出便會增加。假如Q低,即公司市場價值低于資本的重置成本,廠商將不會購買新的投資品。假如公司想獲得資本,它將購買其他較便宜的企業而獲得舊的資本品,這樣投資支出將會升高。反映在貨幣政策上的影響就是:當貨幣供給量上升,股票價格上升,托賓的Q上升,企業投資擴張,從而國民收入也擴張。根據托賓Q理論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
貨幣供給↑ → 股票價格↑ → Q↑ → 投資支出↑ → 總產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