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交易中,有“量為價先”的說法,也就是說,成交量通常比股價先行,首先見到放量,然后再見到價格上漲。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股價只是成交量作用下的表現。因此,成交量是股市分析與交易當中一個重要的信號。
但“成交量放大”這個信號深藏著太多的信息,普通的股民難以掌握。因此,很多人對于“股票成交量放大但股價卻不漲”不能理解,遇到這樣的股票走勢,不能知道其中的道道。
“成交量放大但股價不漲”的情景,一般會出現在如下3個股價運行的階段:
1.股價處于下跌之后橫盤整理的階段,這個時分的“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可理解為股價啟動上漲的征兆,可積極介入。
2.股價處于從底部有小幅上漲(例如,30%至50%)之后的橫盤整理階段,這個時分的“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可視為股價休整之后將啟動第二波上漲,應給予關注。
3.股價處于大幅上漲之后的高位橫盤階段,此時的 “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的情景,理應作為股價見頂的現象,應當及早賣出股票,止盈離場。即便日后這只股票還會上漲,但這樣的“魚尾多刺”不吃也罷。
這3種形態當中,股民最喜歡的就是股價處于下跌之后橫盤整理 “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的形態。但在實際的炒股當中,情景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簡樸,需要注重2點:
1.這里的“橫盤”并不是“一”字形的橫盤,它可能是微微上漲的形態,也可能是微微下跌的形態,總之是股價沒有大幅上漲或下跌的一種概念和表述。
2.“橫盤”之后,并不肯定立立刻漲,還有可能再次下跌,但下跌過程當中,交易量是再度萎縮的,有明顯的筑底跡象。
下面,我就以一只股票的運行情景,給大家分步驟了解股價處于下跌之后橫盤整理階段的“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情景:
1.股價從高處回落之后,開始縮量整理,此時整理的工夫或長或短,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經過一段縮量整理之后,成交放量,但股價只是微漲,而且微漲當中也是不斷小幅的上漲下跌。如下圖:

股票底部整理形態之一
2.經過一段工夫的放量微漲后,再次下跌縮量筑底。如下圖:
股票筑雙底形態圖
底部放量整理后再下跌縮量整理
3.經過下跌縮量、放量微漲、下跌縮量之后,股價忽然拉升突破前期高點,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幅上漲。如下圖:
股票底部2次整理后大升拉升
因此,對于“成交量放大,股價不漲”股票走勢形態,要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和靈活使用,才能掌握其中的賺錢機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