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能不能用來理財?
能!
但我敢說目前80%的人買理財險,都掉坑里了。
因為你們連結算收益是波動的,分紅分的是可分配剩余都不明白。
今天我會給大家講清5種主流理財險的優缺點。
假如你考慮用保險來理財,肯定要看到最后,因為我只建議考慮最后2種。
第一種,分紅險。
常見的銷售話術是:買了它,你就是保險公司的股東了。
這話你聽聽就得了。
第一,所有的分紅險,條款里都會寫:
保單分紅是不確定的;假如確有分紅,才會分。(圖1、圖2)
潛臺詞就是,分紅可能很低,以至沒有。
第二,分紅險分的是可分配剩余,不是保險公司的利潤。
利潤是十分清楚的,賺了就是賺了。
但可分配剩余可不是。
保司賺錢了,你買的這款產品讓他賺錢了,能不能形成可分配剩余都不肯定。
這個險種真實太不透明了,而且投保人的權益缺乏條款的保障,建議大家盡量別買。
第二種,兩全險。
常見的銷售話術是:有事賠錢,沒事返本。
聽起來很完美。
實際上呢,情景往往很尷尬。
單純買保障,保費每年可能就2000塊錢;加上兩全險,直接漲到五六千。
而且你一旦得了附加險規定的重疾或者意外,主險的兩全也就失效了,將來也就不能返本了。
即便活到最后返了錢,也往往是幾十年之后,才返你1倍或者1.5倍的本金。
實際年化收益十分低。
這類保險,買之前肯定要慎重。保障和收益都得算清晰。
第三種,快返型年金險+萬能賬戶。
看這個計劃書,眼熟不?
眼熟,你買的就是這類產品。
是不是覺得又能領年金,又能進萬能賬戶以5%的復利增值,完美啊。
但是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大多數人可能不清晰。
第一,年金險的錢你不能領,這錢才會進入萬能賬戶生利息。
第二,大多數產品都是投保第5年,才有年金可以領,才有年金進入萬能賬戶。
這就意味著業務員給你展現的目前這個產品5.3%、4.8%的結算收益跟你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5年以后的結算收益才與你有關。
看看這個幾年前的熱門產品,幾年后的結算收益是多少吧。
這3類理財型險,最大的風險就是收益不確定。
往往宣傳吹上天,收益卻不如預期,投保之前肯定要想清晰。
假如你希望買個安穩的理財險,建議你考慮下面2種。
因為它們的收益直接寫進合同里,是100%確定的。

第一種,純年金險。
你可以挑選每年交多少錢,交多少年、挑選從哪一年開始領養老金。
到了那一年,保司就會按年或者按月給你發養老金。
這個險種有三個好處。
第一,100%確定。
能領多少錢、現金價值是多少,全部寫進條款,被保險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拿年金險做養老金的話,和國家養老金一樣,只要你活著,就可以始終領下去。
不像其他的資金一樣,用一點少一點。
第三,目前優秀的年金險,長期收益還是比較高的。
比如某款產品,50年后,復利能達到4.17%,換算成單利,能達到6.03%。
但是年金險也有缺點,大部分產品前期現金價值不高,回本比較慢。
可能投保十幾年后,現金價值才能超過你交的保費。
在這之前,你絕對不能退保,不然本金都拿不回來。
所以,買年金險,必須得用長期不動的錢,合適做超長期理財規劃。
第二種,增額終身壽。
假如你就是想穩穩的存筆錢,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么我建議你考慮它。
增額終身壽回本快、增值也快。
比如這款,30歲的人,一次性交10萬,
到第4年,賬戶里的錢就超過本金了;
第21年,現金價值是本金的2倍。
第33年,現金價值就是本金的3倍了。
越往后,增值越快。
第二,它更靈活,大多數產品隨時可以加減保。
這錢存到一半,假如碰到孩子上學、父母養老、自己生病等等,賬戶里的錢都可以隨時取出來一部分;剩下的錢,仍舊能繼承增值。
在收益性、流淌性、安全性方面,做了很好的平衡。
以上是五種常見的理財型,由于產品太多,我只能盡量講一下每一種的優缺點。
但詳細怎么選,大家還是要結合詳細情景。
我們做了幾十款熱門理財險的收益測評,有需要的小同伴,可以截圖,或者評論區留言。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