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什么是貼現息(貼現息的計算公式詳解)

    什么是貼現現金流?

    貼現現金流是用來評估一個投資機會的吸引力的辦法。指將未來某年的現金收支折算為目前的價值。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必須通過重新計算(折算)來確定。如此,一個公司或計劃項目才能夠被正確估值。

    貼現現金流的辦法:

    貼現現金流的辦法可分為凈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與內部報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兩種:

    1、凈現值法是通過資本的邊際成本求出的折現率,將未來的現金收支折現成當期現金。

    2、內部報酬率法則將存續間可能產生的現金流入,依某一貼現率折成現金,使現金收入等于當時的投資成本,則此求出的貼現率即為報酬率。

    現金流貼現分析步驟:

    運用現金流貼現分析的實際流程可以被分為四步:

    1、評估未來的現金流:為一些資產評估未來的現金流,比如相對比較輕易做到的債券 (bond)。在這種情景下,由于資產的現金流有固定合同保證,除非出現債券發行者拖欠的意外,否則現金流淌肯定會完成。但是猜測其他類別資產的現金流是十分困難的,這是因為其他類別資產的現金流很難被精確評估。比如說,當聯想公司(Lenovo)決定要開發新的電腦,它必須先評估研究和開發(R&D)的成本,以及未來的利潤和持續多年的項目周期所需的運營現金流。在多種項不明朗因素的環境下, 精確評估現金流顯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評估現金流的風險:由于現金流天生的不確定性,只用單一的情況來評估現金流通常是不充分的。因此我們在評估現金流時還需要去量化風險的數目。

    3、把風險評估納入分析:資產價值的風險影響可以同時從這樣兩個辦法來進行分析:

    1)確定性等值法(Certainty Equivalent,簡稱CE);

    2)風險調整貼現率法(Risk-Adjusted Discount Rate,簡稱RADR)。

    4、在確定性等值法中,預期現金流被削弱,或項目現金流的風險越高,風險調整越低。在風險調整貼現率中,項目風險越高,貼現率越高。在詳細事件中,風險貼現率將會從兩個來源對風險產生影響:項目現金流的風險(經營風險,Business risk)和項目融資方式產生的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

    5、找到現金流的現存價值:最后一步就是計算現金流的現存價值。這個步驟告訴我們未來現金流在今天值多少錢。

    貼現息 的會計處理

    一、會計處理

    對于商業票據貼現業務的核算,根據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財會[2006]18號)規定,通過“貼現資產”科目核算,其中從票面金額中扣除的“貼現利息”,先計入“貼現資產(利息調整)”(遞延收益)科目貸方;期末結算日,按照當期實際運用貼現資金工夫和貼現率計算出貼現利息,從該科目借方結轉到各相關期間收益科目貸方;余額在貸方,示意期末結存或未完成的貼現利息。詳細賬務處理是:

    (一)企業辦理貼現時,按貼現票面金額,借記“貼現資產(面值)”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面值-貼現利息),貸記“存放中心銀行款項”、“吸收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貼現利息),貸記“貼現資產(利息調整)”(遞延收益)科目。

    什么是貼現息(貼現息的計算公式詳解)

    (二)資產負債表日,也就是期末結算日,應將當期應計或已完成的貼現利息結轉收益科目,借記“貼現資產(利息調整)”(遞延收益)科目,貸記“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科目。

    (三)貼現票據到期,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存放中心銀行款項”、“吸收存款”等科目,按貼現的票面金額,貸記“貼現資產(面值)”科目,按其差額,貸記“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科目。如存在利息調整余額的,應同時結轉,借記“貼現資產(利息調整)科目,貸記“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科目。

    二、稅務處理

    商業銀行的貼現資產,參照《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財商字[1993]11號)第三十七條“貼現放款按貼現票據的面值計價”規定,其本質是銀行融出的資金,屬于放款或貸款性質。商業銀行的貼現利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規定,是將其計入“利息收入”科目核算的,這又足以說明,貼現利息屬于利息收入范圍。按照《商業匯票方法》規定,票據貼現日,應是貼現人(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因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施行條例》第十八條“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完成。”規定,商業銀行按照《商業匯票方法》規定,從貼現金額或票面金額中扣除的貼現利息,應即時確認收入完成,全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會計處理:

    2010年10月12日貼現時:

    借:貼現資產(面值) 10000000

    貸:吸收存款 9460000

    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540000

    2010年12月31日結息時:

    應計貼現利息為:1000×81×(9‰÷30)=24.3(萬元)

    借: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243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 243000

    2010年末,“貼現資產(利息調整)”(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貸)為29.7(54-24.3)萬元

    稅務處理:

    2010年度,應確認貼現利息收入為54萬元。

    貼現息差異:

    綜上所述,對于票據貼現利息收入的確認,會計上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屬于當期應計或已完成的貼現利息計入當期收益,不屬于當期應計或未完成的貼現利息通過遞延收益處理。而稅務上,卻是按照近似于“收付完成制”原則確認,即應在貼現日(應付利息日)全額作為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處理,這就形成了會計與稅務處理上的工夫性差異。因此,企業在申報年度企業所得稅時,應作納稅調整,詳細納稅調整辦法應是:

    年終,對于年末結存或未完成的貼現利息收入,應調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下年度,將上年結存或未完成的貼現利息轉作利息收入后,應調減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本文名稱:《什么是貼現息(貼現息的計算公式詳解)》
    本文鏈接:http://www.wuhansb.com/baike/246966.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