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底線和原則?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獨特的自己存在于人人間,所肯定要遵循的行為規則。
底線和原則里所涵蓋的內容既可以有普適的道德規范,如不能傷人害人等,也可以有自己制定的私人規則,如有些人要求自己絕不能為了戀情放棄事業等。
一個人遵守什么樣的底線和原則,他就是個怎樣的人,人的行為定義了自己。
不過,雖然許多人都號稱有底線和原則,但實際上它們卻未必是真正經過內心鄭重檢視后樹立起來的。
假如我們去細心體會自己的內心,有可能會發現,許多我們以為的底線和原則,其實是“拿來主義”的產物,是我們被外界影響而置于心中的,比如常常提到的“男兒膝下有黃金”等。但實際上,這是否真的是你的底線?得看要去打破它時,你內心的痛苦程度。
有的人號稱“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實際上,他在下跪求戀人原諒時,內心并沒有太多的糾結,因為挽回戀人在他心中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那么,這條底線實際上并不屬于他,他并沒有真正放棄什么。
所以,假如某些原則和底線只是“看上去很嚴厲”,那么打破了也就打破了,其實并不會對個人有太多影響,反而可能成為我們要求他人為自己付出的籌碼。
但假如是內心真正認同的底線和原則,那么要為了戀情或者其他事情放棄它,將會令我們十分痛苦。一旦我們真的放棄了,就意味著對自己的一部分進行了改造。這種改造無論能不能維持下去,都將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熟悉和判定,并在內心激起相應的強烈情緒。

比如,有些人為了戀情放棄了尊嚴,之前十分高傲的一個人,現在不得不常常苦苦請求對方,那么,在這樣的自我改造中,他可能會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與動搖,并刻苦拔高對方的形象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久而久之,兩個人之間的差異在他心中越發懸殊,這樣的結果往往會讓他更加不自信,在戀情中更卑微。
并不是所有放棄底線和原則的決定都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有些人在之前的人生中給自己定立了原則:“假如對方表現出冷淡,那我肯定先轉身離開。”但在后來的一段關系中,他鼓起勇氣沒有離開,而是挑選了與對方溝通,從而開始熟悉到自己內心的膽怯與渴望。這樣的“放棄原則”實際上卻拓寬了他的人生,對他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當我們面臨一個重大挑選時,先判定這會不會動搖我們內心根本的原則與底線?假如會的話,就要細心考慮這樣的改變是否真的對自己有益。
記住,你怎么做,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