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局宣布了上海養老金調整方案,其中,企業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0元。詳細如下:企業退休人員增加4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加20元。
上海社保繳費比例
上海2022年社保繳費比例如下:
基本養老保險:單位16%,個人8%。醫療保險+生養保險(合并):公司10.5%,個人2.00%。失業保險:公司0.5%,個人0.5%。工傷保險:0.16%—1.52%,個人不繳費。
辦理條件
一、單位參保
單位從業人員新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男性未滿60周歲、女性未滿50周歲(從事治理和技術崗位工作的未滿55周歲),已辦理招(錄)用手續,且從未設立本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人員。
二、個人參保
1、凡具有本市戶籍,男性未滿60周歲、女性未滿55周歲,從事有合法經濟收入的自雇人員、無雇工個體工商戶。本市戶籍人員的外省市配偶,在本市靈活就業并有合法經濟收入,男性未滿60周歲、女性未滿55周歲的也可按規定辦理。
2、未參加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養保險、被征地居民社會保障中任何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的。
上海社保基數是多少?
標準見下面:
上限:34188元/月,下限:6520元/月。上海市2021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1396元/月。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應為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
上海社保繳費標準是什么
上海市社會保險費繳費標準是什么
以單位買全社保為準,計算如下所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生養保險:個人無,單位1%;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而工傷和生養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并未作出詳細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后,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工夫,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詳細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景而定。
(1)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宣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工夫(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預備工資表這些證實。
綜上所述,由單位買全社保為準,各項社會保險費計算的計算辦法是不一樣的,一般由個人承擔一部分,單位承擔一部分,單位承擔繳納金額的絕大部分,且每個人的社保金額是不同的,根據個人工資與當地平均工資決定。
上海社保包括哪些保險
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養保險,其中,工傷保險和生養保險,職工本人是不繳費的,費用由單位承擔。
社會保險中的每個險種,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待遇,主要的分類如下:
1、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按照國家規定,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年齡,辦理領取養老金手續,按月發給養老金。
2、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主要是解決參保人因為生病,非因工負傷,在醫院就醫時,給予肯定比例的報銷費用,減輕參保人的經濟負擔。
3、失業保險,當職工因為各種原因,被單位解除合同,在失業狀態下,依照規定給予肯定數額的生存補助,也叫做失業金。
4、工傷保險,職工因為工作受傷,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職工的工傷治療以及相關待遇的費用,減輕企業的負擔。也使參保單位的工傷職工,不因為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好,職工得不到賠償的重要措施,
5、生養保險,當職工發生生養。按照規定給予補貼和報銷有關生養費用,其目的也是減輕職工的負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設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養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邁、疾病、工傷、失業、生養等情景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忙的權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