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商譽法和全部商譽法要怎么計算
探析部分商譽確認法和全部商譽確認法 萬壽義 陳祥有/文一、商譽的內涵界定要研究部分商譽確認法和全部商譽確認法,首先要對這兩種商譽確認方法中的“商譽”內涵進行界定。筆者認為,在部分商譽確認法中所說的商譽是指購買企業從被購買企業中買來的商譽,也就是合并商譽。而全部商譽確認法中所說的商譽除了包括購買企業從被購買企業中買來的商譽外,還包括少數股東在被購買企業的商譽(即自創商譽)中擁有的份額。二、部分商譽確認法和全部商譽確認法部分商譽確認法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交易中將購買方的合并成本超過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作為商譽的初始計量金額。全部商譽確認法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交易中將控制權取得日被購買企業的整體價值與其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之差額,作為商譽的初始計量金額。三、全部商譽確認法對合并資產負債表的影響通過舉例說明商譽由部分商譽確認法改為全部商譽確認法對合并資產負債表產生的影響。四、部分商譽確認法和全部商譽確認法的選擇分析筆者認為,在目前的會計環境和經營環境下,部分商譽確認法是更加合理的商譽處理方法,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這一觀點。(一)從資產的定義角度分析。筆者認為,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的商譽不應包括少數股東未購買的那部分無形資源。(二)從對被購買企業的無形資源的控制權角度分析。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的商譽只應包括歸屬于購買企業的無形資源。(三)從合并理念的角度分析。無論是從母公司觀的角度還是從主體觀的角度分析,均應采用部分商譽確認法確認商譽。(四)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角度分析。如果采用全部商譽確認法,對歸屬于少數股東的那部分無形資源進行確認和計量,有違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此外,由于其他非合并企業沒有對其自創商譽進行確認,如果采用全部商譽確認法還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五)從成本效益原則角度分析。全部商譽確認法是一個成本高但效益未必好的處理方法。五、總結雖然學術界不少學者認為全部商譽確認法是一個利大于弊的方法,但筆者認為,在當前的會計環境下,部分商譽確認法與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關于資產和自創商譽的有關規定相一致,能夠反映對被購買企業無形資源的控制權實質;與現有的合并理念相契合,能夠提供更加相關、可比的會計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是一個更加合理的商譽處理方法。
二、怎樣查詢個人股票的股數
在你的交易軟件上就有顯示的.有個查詢資產的選象,里邊有顯示你的資金和你的股票情況的.
三、怎么看股票融資量
股票融資量的判斷方法: 股票融資是指資金不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借助股票這一載體直接從資金盈余部門流向資金短缺部門,資金供給者作為所有者(股東)享有對企業控制權的融資方式。這種控制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股息,分享紅利等。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長期性。股權融資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2)不可逆性。企業采用股權融資勿須還本,投資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場。 (3)無負擔性。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四、投資形成的商譽,怎么理解?

1、投資形成的商譽,是指商業信譽。也就是預期被投資企業發展前景很好,有著較大的獲利空間和潛力,雖然現在價錢較低,但投資者出于未來獲得更高收益的考慮,愿意出一個比被投資單位目前價值還要高的價格。而且,一般情況下這個商譽并不是投資者主動要求出的,而是經與被投資企業原股東談判所做出的必要讓步,因為被投資單位的原股東如果不能得到額外的彌補是不會平價出售一個有著未來獲利潛力的資產的。2、商譽只在企業合并中產生,是指購買方支付的超過被購買方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商譽的本質是投資者看重企業整體(包括品牌、團隊在內)未來的發展潛力而愿意支付的溢價。比方說面值一塊錢一股的股票,某人愿意花兩塊錢買,那多出來的一塊錢本質買的就是商譽。
五、上市公司的商譽比上一年增多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通俗地說,商譽就是收購另外一家企業需要支付的成本減去這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上市公司的商譽比上一年增多,說明在今年內有過新的收購或并購行為,從而導致商譽增加。
六、計算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
收購價1600萬除80%計算的是按收購價和股權比例計算的被收購企業的整體價值,1500萬是被收購企業可辯認資產的公允價值,差額就是按這次收購價計算出來的商譽總額,乘以少數股東占的股權比例,就是歸屬于少數股東的商譽。你看上面說的跟題上是不是一樣的。
以上就是有關如何查看一只股票的商譽是多少的詳細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