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大宅門》只拍了三集。投資者中途要求更換郭寶昌導演。演員陳寶國要辭職了。他直言不諱,把自己9萬人民幣的電影片酬扔到了桌子上:沒有郭寶昌導演我不拍了。
投資者找到張藝謀去導演。張藝謀冷笑道:“你不知道我和寶爺的關系嗎?”
《大宅門》可以成為經典,最偉大的英雄是編劇兼導演郭寶昌。
其中有一個小細節,我相信很多觀眾都忽略了。
劇的開頭有一幅水墨畫。在這幅畫里,有一個人一直能長跪在大房子前。那就是我們的郭寶昌。
《大宅門》的故事也是郭寶昌的家族史。郭寶昌很小的時候,因為父親早逝,他的母親無法負擔家庭開支。后來,郭寶昌以200元的價格被他的三姑姑賣給了“大宅門”。
從那以后,他成了家里的少爺,養母郭榕對他很好,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郭寶昌5歲開始學習唱歌,8歲開始寫作,16歲開始寫《大宅門》。
他將自己在音樂屋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將其編成小說,這是后來《大宅門》的原稿。
這意味著劇本的正面和背面被燒毀了三次,這意味著劇本的正面和背面再次被燒毀。
就這樣,直到郭寶昌60歲時,他才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并正式將其搬上大銀幕。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只有郭寶昌才能拍攝《大宅門》。他曾經說過:
“我在這所房子里住了幾十年。寨子里的所有角色都和我一起住,和我打交道。”
《大宅門》拍攝前,郭寶昌找到陳寶國,請他閱讀《大宅門》的劇本,談談自己的想法。
陳寶國整夜都在看劇本。他讀得越多,就越興奮。他認為這是一部罕見的作品。
《大宅門》被陳寶國稱為《五十年難一遇》的好劇本。
看完劇本后,陳寶國迅速打電話采訪了郭保昌。
這兩個人談論這出戲好幾個月了。至于陳寶國能扮演什么角色,他們還沒有決定。
原因很簡單。這是郭寶昌的心血。他對角色的選擇非常謹慎,因為一個角色關系到整部戲的成敗。
經過幾番思考,郭寶昌最終選擇了陳寶國劇中的靈魂人物白景琦。
1997年,郭保昌找到了投資者,決定開干。出人意料的是,郭寶昌在拍攝了三集后因為經濟問題被架空了。
制片方自己拿了劇本,想換一位更著名的導演來拍攝《大宅門》。

新導演答應陳保國繼續扮演白景琦,但此時,主演陳寶國再也看不到了。他直接拿出自己9萬元的電影工資,當著投資者的面扔到桌子上,表明自己的態度:
“做人要主導情義。我是奔著郭向導的。如今郭向導不在,我不需要留下來。”有一段時間,劇組們陷入了混亂。
該投資者曾找到張藝謀拍攝《大宅門》,并希望他接管這部電影。張藝謀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恐怕你們不知道我和郭導的關系?”
張藝謀直接告訴投資者,他不僅不會拍攝,而且這個圈子里也不會有導演來接手這個劇本。
后來,在演員們的強烈要求下,劇組不得不讓郭寶昌再次指導,但這部電影剛剛制作了兩個月,但投資者宣布撤資,電影就停止了。
為了等待《大宅門》再次上映,陳寶國拒絕了很多劇本。
在過去的四年里,當他停止拍攝《大宅門》這個劇本時,陳寶國沒有參加任何片酬。為了謀生,他賣掉了一棟房子。
郭寶昌為了重啟《大宅門》的拍攝,因為他害怕再演一部戲,錯過了演《大宅門》的機會。
為了繼續拍攝《大宅門》,導演郭寶昌在四年時間里與80多名投資者交談,喝了無數的酒,最后都放鴿子了。
談到這段難忘的往事,郭寶昌說:“這都是一群下三濫。”
直到2000年,中央電視臺才向郭寶昌伸出橄欖枝。
看完劇本后,中央電視臺鼓掌叫好。他們表示愿意當場投資,但他們必須滿足一個條件:陳寶國必須被替換,張豐毅扮演“白景琦”。
郭寶昌堅決拒絕。如果陳寶國不能上場,我就退出。
后來,雙方反復討論,最終決定讓陳寶國扮演“白景琦”的主角。
其他知名導演,包括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田莊莊、姜文,以及其他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和蔣雯麗也來幫忙。
可以說是星星中的翡翠,閃閃發光。
2001年4月15日,《大宅門》一經播出就大受歡迎。該劇收視率為17.74,當年獲得央視冠軍,成為國內歷史劇的標桿。
主演陳寶國還獲得了央視觀眾喜愛的最佳男主角獎。
郭寶昌的努力終于圓滿結束。
該劇的成功與郭寶昌、陳寶國的堅持密不可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