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新規,幫你了解風險和機遇
新規說了些啥,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1.IPO前形成的股東或者是定增方式獲得的都要遵循減持新規,二級市場買入的股東可以不受限制;通過信托,銀行等股票質押融資,觸發股票處置的時候,也受新規限制。
2.任意連續計算的3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特定股東減持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即每年只能最多減持4%。非公開發行的股票,通過集中競價轉讓出去至少需要2年3個月方可完成。
3.通過大宗交易的,每年最多只能轉讓8%。
4.大宗受讓后,6個月后才能在二級市場賣出。
5.協議轉讓股票,受讓方最低要買5%,這就是把協議受讓方的受限也納入新規了。
講明白一點就是 :只要是低價取得的股票——都將被控制
咳咳,先來看一個關于減持新規的段子:
PE:好不容易熬到上市后退出分錢,現在被一棒打悶了……
定增:本來想關起門來玩牌局,沒想到人家放幾條狗進來……
大宗:原來只想曾經擁有,如果接盤可能被逼天長地久……
董監高:本來珍愛生命,想遠離股市,現在只能云淡清風……
大股東:本來只想改善生活,現在被生活改善了……
受讓方:做繼任風險大了……

轉讓方:其實想做前任更難……
這就是所謂的減持新政
做股票的都是為了利益,同意我這句話的就繼續看下去。從利益角度講,大小股東應該統一戰線的,才會有利益,新規直接一刀割裂兩方,上市公司就會分裂,就不會再創造應有的價值,公平公正公開對待大小股東方,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因為小股東有一天也可能成為大股東,大股東隨時可能作為其他股票的小股東出現,股東的利益群體,不能通過制度來割裂成對立兩方,從而來達到保護目的。
事實上,證監會的初衷是好的,動機純潔,肯定也會得到廣大韭菜的擁護,因為韭菜會天真地認為,機構所拿的票例如:定增,IPO前的股票,股價低,不公平!但是小散們從來沒有想過,新股上來時候這么多的漲停版,是誰封的?區區小散參與了哄抬股價,但又不接受大股東按此價減持。所以可以看出,監管部門的角度問題,保護中小投資者打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并不是一味袒護,出臺限制大股東的制度。
同股同權,是股市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一,喪失了平等原則,市場就喪失了積極性。
2005年開展的股權分置改革就是為了解決大小股東的矛盾和利益沖突而發起的,結果呢?產生了到2008一波大牛市。如今的減持新規,重新又開始否定了當初的平等原則,重新又給大股東套上了枷鎖,表面上短期內可以抑制大股東的減持,但是實際上是正消滅公司的內在價值,以及發展之道。當大股東被迫持有公司的股票時,公司的經營會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呢?可想而知!
如果企業本身值得投資,價格符合估值,何來擔心大股東逃跑。而中國的股票市場有著世界特有的虛假繁榮,有了虛假繁榮必然會有各種套現。找到虛假繁榮的源頭,或許才是證監會該努力治理的,而不是對大股東進行嚴加限制。
只能說,證監會的治市理念沒有考慮周全,只在乎爽一時,并不在乎天長地久,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然而哪次是藥到病除了?例如2016的“熔斷”…
殊不知大小股東“倉皇出逃”的原因并不是逃跑的姿勢不夠優雅,而是敏銳的他們嗅到了危機,監管部門的老爺們翹著二郎腿喝著茶抽著煙,似乎卻正在規范大家跑步姿勢和逃跑速度,真正的危險卻不知在哪里。
作者:金融俠
微信號:woshikeren001
微信公眾號:金融俠(jinrongxia1988)
以上內容為金融俠獨家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歡迎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如果覺得金融俠文章還湊合,希望能夠轉發支持,萬分感謝!愿每一位投資者都能在金融市場收獲屬于自己的喜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