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啥時候改名叫北京我是知道的——那是1949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新中國的第一屆政協會議,大會一致通過新中國定都北平,同時更名為北京。
但我卻一直不知道打從啥時候起,它開始叫北平的;直到我前幾天遛彎時看到了一塊碑。
所以出門旅行或是溜達,遇見碑了瞄上一眼,基本上都會是“開卷有益”。
此處應該有魔幻的音樂:我是北京的,北京朝陽的,朝陽常營的……
好吧,其實老非我不是北京的,我只是當年考大學考到了北京,大學畢業后就賴在北京不走罷了。
后來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在北京的朝陽區買了一套房子,就此安家。
房子在朝陽區,聽上去不但很牛,還很容易聯想到赫赫有名的“朝陽大媽”對吧?
其實我家房子所在的小區,是在北京朝陽區的邊上,也就是五環外的常營,差一點就溢出朝陽區,直接投入到通州的懷抱中了。
畢竟“環環有房”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岳云鵬相聲里的臺詞罷了。
話說在常營這一片居住的北京人或外地人,大概都知道三個地方。
其一,長楹天街——畢竟很長時間以來,這家商場都是全北京單平米吸引客流的冠軍(圖1、2)。
其二,常營公園——這里有大片的銀杏林,秋天來這里拍照的人很多(圖3)。

其三,常營清真古寺——畢竟常營曾是回族人聚居的地方(圖4-8)。
本文前面提到的碑,就是老非我在常營清真古寺外面溜達時,一抬頭看見的一塊碑(圖9)。
其中有這么一段碑文,提及了一段歷史。
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大將徐達、常遇春率部從大運河北上,一舉攻占了元大都,并將其更名為北平府。
就在常遇春準備揮師西進追擊窮寇時,其愛將胡大海提出屯田建議,以解決軍隊的糧餉問題。
常遇春便從軍中挑選出善事農耕的部分士卒,在北平府外的平原上扎營屯田;而屯田所在地就此被命名為“常營”,并沿用至今。
讀完這段碑文,我才知道“北平”這個名字的由來。
好吧,其實這個名字并沒有被叫上多少年,因為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戰”并成功奪取皇位之后,非常有遠見和氣魄地決定“天子守國門”——他下旨大明遷都北平,為了呼應南京又將北平府更名為北京。
順便說一句:我上網查了一下,如果追溯北平更早的稱謂由來,可以一直追到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燕國在此設置右北平郡,差不多是“北平”之名可見的最早記載。
好吧,因為看到了這塊碑,我算是補上了這段小歷史。
#北京頭條##北京身邊事##歷史#
關注@老非2020,不但分享旅行,還分享遛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