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PCB走線要遵循3W原則?為何是3W?而不是4W、3.5W或者2W?多說概念大家可能也記不清楚,那么就直接用ADS簡單仿真分析下,帶大家看看PCB設計為何要遵循3W原則!
我們首先在ADS原理圖上添加相關仿真控件、50Ohm電阻和微帶線模型等,這里我們以線間距S作為變量,在信號源、層疊結構、傳輸線線寬等參數確定之后,分別仿真遠端串擾(vn)和近端串擾(vf),如下圖1所示。
根據仿真結果可知,在上升時間為0.3ns時,激勵源的幅值為1V,當傳輸線之間的間距為3W時,即近端串擾vn[2,::]和遠端串擾vf[2,::]分別為19mV和57mV,相當于激勵源的1.9%和5.7%。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遠端串擾相對來說稍微有點大,是因為傳輸線的耦合長度為6000mil,這個長度比較長,我們把傳輸線耦合長度降低為3000mil時,再仿真一次,如下圖2所示。
根據仿真結果得知,此時近端串擾vn[2,::]和遠端串擾vf[2,::]分別為19mV和31mV,可以看出,遠端串擾降低了將近一半,此時相當于激勵源的3.1%,基本都能滿足一般設計的要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設計都設定傳輸線與傳輸線的間距至少要保證3W線寬的原因!

總結
3W原則雖然易記,但要強調一點,這個原則成立是有先前條件的。從串擾成因的物理意義考量,要有效防止串擾,該間距與疊層高度、導線線寬相關。3W對高速信號走線可能不夠,如以上實驗可知,3W原則一般是在50歐姆特征阻抗傳輸線條件下成立。
當然,3W原則是指多個高速信號線長距離走線的時候,其間距應該遵循3W原則,例如時鐘線,差分線,視頻、音頻信號線,復位信號線及其他系統關鍵電路需要遵循3W原則,而并不是PCB板上所有的布線都要強制符合3W原則。
3W原則是一種防止串擾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僅作為一種參考,并作為理解如何防止串擾的一種啟發。實際PCB設計中,3W原則并不能完全滿足避免串擾的要求,有時候還要進行屏蔽地線包地等處理,以防止串擾的發生。
歡迎關注@工程師小何 ,持續分享硬件、射頻和5G知識!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